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08篇
  免费   355篇
  国内免费   97篇
管理学   451篇
民族学   74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19篇
丛书文集   930篇
理论方法论   346篇
综合类   6810篇
社会学   407篇
统计学   32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449篇
  2013年   415篇
  2012年   574篇
  2011年   677篇
  2010年   572篇
  2009年   534篇
  2008年   559篇
  2007年   637篇
  2006年   701篇
  2005年   656篇
  2004年   627篇
  2003年   599篇
  2002年   426篇
  2001年   457篇
  2000年   285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An extensive literatur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structure and children’s outcomes consistently shows that living with a single parent is associated with negative outcomes. Few US studies, however, examine how a child’s family structure affects outcomes for the child once he/she reaches adulthood. We directly examine, using the Panel Study of Income Dynamics, whether family structure during childhood is related to the child’s economic wellbeing both during childhood as well as during adulthood. We find that living with a single parent is associated with the level of family resources available during childhood. This finding persists even when we remove time invariant factors within families. We also show that family structure is related to the child’s education, marital status, and adult family income. Once we control for the child’s demography and economic wellbeing in childhood, however, the associations into adulthood become trivial in size and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 suggesting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structure and children’s long-term, economic outcomes is due in large part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structure and economic wellbeing in childhood.  相似文献   
182.
信息结构是句子实际意义的切分,它与句群有着天然联系。本文通过对日语句群的信息结构的分析,指出了日语句子的实义切分标准是信息相对于听话人是已知或未知、信息在说话人语流中出现或未出现过、信息在目前是激活状态还是未激活状态、信息的预设或断言的实际情况等四项,同时讨论了句子的实义切分在日语句群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3.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严密的逻辑结构,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其基本内涵,将国家、民族、个人相结合,赋予不同层次的内涵和追求,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第二层次表现在逻辑结构上:将中国的发展置于历史、现在、未来的时空坐标中,从历史长河探寻发展的规律,从世界层面来看追求的是和谐、和平、合作、共赢,从国家层面要求处理好国家、民族与个人的关系,个人层面强调个体的责任担当。中国梦第三层次体现的是其精神实质,即将中国、世界、人类发展相结合,阐释了中国、世界和人类的关系,将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相结合,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梦的本质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4.
宋则 《创新》2011,5(6):5-7,134,126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经济任务,应该明确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即政府创造条件,靠市场来调结构。“十二五”期间,最优先考虑的问题应该是如何改革、如何转变结构调整的方式。倘若“调结构”的方式、特别是实体经济中制造业“调结构”的方式不能率先改革,转变发展方式的诸多目标就有可能落空。“十二五”期间的政策落脚点在于继续加快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进程,切实贯彻中央一再强调的“资源配置要建立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的施政原则,把产业结构的市场化调节落到实处。对于以制造业为基础的结构存量调整的方式,要基本实现从行政化到市场化的转变,强化金融、商贸等服务业的疏导、中介功能,创建有利于推进服务业深度参与存量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体制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85.
完善了商品流通现代化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法将商品流通现代化指标转换成了指数。研究发现商品流通现代化水平与其区域位置、总体经济实力密切相关,且受到产业结构的影响。同时,通过基于指数的聚类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率先发展型区域"要抓住历史机遇,培养创新型人才,保持领先地位;"积极追赶型区域"要发挥地理优势,打破省之间、行业和部门之间、所有制之间的界限,积极参与各种区域经济合作;"流通欠发达型区域"要进一步推进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物流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6.
中国都市密集区市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都市密集区市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产业结构趋同、恶性竞争、城市定位重复混乱、地方保护主义以及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等。都市密集区市际关系中存在的复杂问题,与市际关系协调机制不成熟、不完善密切相关。创新都市密集区市际关系协调的制度和机制,实现协调主体的多元化、方式多样化、目标长期化,是当前都市密集区发展中殊为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7.
肇始于希腊的欧洲债务危机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停息的迹象,甚至还呈蔓延之势。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政府支出规模持续扩大,导致财政赤字居高不下,最终使得国债规模超过政府的偿还能力,出现明显的违约可能性。同时,国际竞争力不足,导致出口受阻,使得资金问题更加严重。从更深层次看,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速度缓慢,过低的投资率和储蓄率及过高的储蓄投资转化率,都是导致欧债危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8.
在建筑结构中,随着商品混凝土的大量使用,混凝土楼面板出现裂缝的机率大大增加,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裂缝出现的原因复杂,既有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原因,也有设计、施工、材料和使用等方面的问题。本文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对现浇混凝土板的裂缝在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裂缝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9.
在最简方案框架下,讨论中介语特征理论对研究二语习得中功能语类习得顺序的启示,探讨二语习得中句法发展模式来是疑问句式的发展规律,认为二语特征参数的设置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靠渐进地逐一掌握词汇形态特征来逐渐熟悉语类特征,从而逐渐发展中介语系统。  相似文献   
190.
The July 2012 publication of my study on the outcomes of young adults who report parental same-sex relationship behavior raised a variety of questions about the New Family Structures Study and my analyses and interpretations of it. This follow-up article seeks to address a variety of the more common criticisms that have been raised, to offer new commentary and analyses, and to pose questions for future analysts of the NFSS and other datasets that are poised to consider how household dynamics are associated with youth and young-adult outcomes. The new analyses I present here still reveal numerous differences between adult children who report maternal same-sex behavior (and residence with her partner) and those with still-married (heterosexual) biological parents. Far fewer differences appear between the former and several other groups, most notably never-married single moth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