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76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404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5 毫秒
381.
宋明时期,儒、释、道三家思想已成融合之势,释、道二学日益渗透于正统儒家思想中。王畿作为心学派王守仁的得意门生,其思想颇受老庄影响,特别是在本体论架构中,即关于对“道”的虚无性、自然性的继承和主体性思路的延伸方面流露出明显的道家痕迹。与此同时,王畿对老庄思想中不合儒家价值信念的地方予以了批判和改造,体现在功夫论中“自信良知”学说与老庄“绝圣弃智”观点的分道扬镳,及由此而形成不同的社会态度和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382.
感知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开端。在任何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一切认识过程都必须从感知开始。在声乐艺术中也毫无例外,感知是掌握声乐技能和技巧的基础,是声乐学习者所有知识的源泉。各种感知觉能力的培养,是掌握各种声乐技能技巧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声乐艺术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83.
吴晓枫  侯沿滨 《河北学刊》2006,26(4):157-160
叶嘉莹从中国古典诗词源于生命的“兴发感动”这一本质特征出发,建立起以诗词评赏理论为依托的生命美学思想体系。她认为,中国古典诗词的精髓在于传达出生命的真实感受。她的生命美学思想强调人的理性精神,提出伟大诗人在其诗词中所表现出的襟抱情怀与人格力量,是中国传统精神文化中最宝贵的遗产。她指出,词更具有个体生命意识的特征,词中所流露的情感表现了人生命的质量差异。  相似文献   
384.
庄子在《德充符》篇中提出了“无情”说,通过文献分析与比较论证,认为“无情”在《庄子》中有3个涵义:一是指抛弃附加于人本真之上、纷扰人天然德性的世俗虚妄之情,恢复自然真情,而不是没有任何情感;二是指超越有限的知识、思虑,以成就“真人”达到“真知”,实现对绝对的道的把握,而非反智主义;三是指放弃站在私己的角度对事物做出是非好坏、有用无用的价值判断,肯定万物自身价值平等。  相似文献   
385.
唐中期是传奇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诸多名家和名作涌现的文坛上,文人沈亚之的传奇小说放射出独特的光彩,与同时代的传奇小说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他在作品中经常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模式,并喜欢描写梦境,使作品带有神秘凄婉的色彩,在作品构思技巧上是奇情并重的,既讲究情节之奇,又不违背人情,小说的语言上带有明显的楚辞体风格。本文就从这些方面进行探讨,展示他的小说中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386.
浅谈郑板桥的书画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板桥对人生采取积极的入世态度,对劳动人民表现出深切的同情。当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只能以“难得糊涂”的态度迎人处世。寄情于艺术活动之中,在书法、绘画上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尤其是画家独标品格的个性和慷慨激昂的情绪发泄,为近代花鸟画的勃兴开了先河。  相似文献   
387.
《红楼梦》中的五个“秦可卿”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由于秦可卿这一人物形象的特殊复杂性,应从生活与小说、版本演变、现实与神话、神话隐喻的两重性等角度,区别五个不同的"秦可卿",并澄清"钗黛合一"说之误.  相似文献   
388.
芒克创作于白洋淀时期的“地下涛歌”,蕴藏着其特有的青春纯洁和对大自然的钟爱,充满着亲切鲜活、率真超然的魅力,体现着未被扭曲的本初人性和原始的大地风貌。其以不受羁绊的野性与对生命的裸呈体现了他的独特诗风。  相似文献   
389.
五四作家通过重返自然的叙事,把人与自然的联系方式由科学认识转变为生命感觉,拓展了道德和情感的认知范围与体验程度,传达出一种朴素的生态情怀,自觉不自觉地诠释了由自然彼岸回归自然之中的生态伦理命题,为中国现代文学展示了生态文学的萌芽。  相似文献   
390.
文学表象是由个体来完成的,其中渗透着个体的生命理解、情感宣泄以及生命意志,它的终极目的是个体生命真理感的表达。拥有相近生命真理感的不同个体构成了一个潜在的群体,文学是把这一潜在群体中的个体联结在一起形成显在群体的方式之一。个体生命真理感与群体生命真理感在文本中有四种不同的组合方式。作者和读者以自发的生命真理感自由地进行交流是文学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