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76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404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01.
论述了使用者的空间感受对于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在当今的景观设计中对于使用者心理的忽视,分析了景观中使用者的空间需求及其空间感知的机制。探讨了如何通过更好地理解使用者来实现真正的“人性化”的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402.
严羽诗话批评崇奉汉魏盛唐的古典诗歌理论传统,追求"以汉魏晋盛唐为师"的文化意蕴。"以盛唐为法"凸显了严羽真切的诗话文艺鉴赏思维方式和"师古"的审美理想情怀。严羽一直期待从"学汉魏晋与盛唐诗"的传统诗艺理论中汲取教益。因此,对严羽"师古"审美情怀的作进一步的研究,对当下诗话文化研究无疑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03.
感受最初只是主体的一种心理兴奋,它不是情感,也不同于感觉;文学中的感受源于一般的生活感受,它是生活感受的形式化;表现感受就是通过直觉、联想、想象等心理过程使感受成为思想、情感、形象、语言的复合体。感受具有的赋形需求使得它既是文学活动产生的原因、动力,又是文学活动的目的、对象。  相似文献   
404.
“五四”女作家的小说叙事具有独特的“自足性”.她们以作家主体为话语中心,以个体的感知替所有角色代言,小说中各种叙事技巧的使用皆为达到个体言说的快感.从叙事视角看,作者、叙述者、被叙述者的身份不断出现重叠、错位和流动.从叙事结构的安排来看,作者惯用书信、日记等体裁推进情节发展,交代故事背景,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女作家对小说叙事结构的安排,同时又给单纯的以“心理-情绪”为中心的结构以物化的情节形式.“五四”女作家这种叙事上的“自足性”与她们当时“边缘化”的生存心态和女性意识有着直接的联系.文章力求通过对“五四”时期女作家代表性小说的叙事特征的分析,展现其背后隐含的“五四”知识女性独特的生存境遇和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405.
从文化类型上看,儒家法应属伦理法。这一文化品性决定了它的内在精神,进而形成以“情—理—法”位阶排列为特征的中国古代社会调整规范系统。推进当代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必须正确认识儒家伦理法的历史局限和影响,进行现代法治精神的重构。  相似文献   
406.
邹进先 《求是学刊》2005,32(1):104-108
杜诗在审美意象营造上最重要的创变是改变盛唐诗歌意象通常呈现的诗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和谐平衡的形态 ,重主观感觉 ,突出抒情主体对客观物象的独特感觉、直觉印象、情感意态 ,创造出新鲜、独特乃至变形的审美意象和意象组合 ,给人以全新的艺术感受。这是杜甫对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407.
20世纪末,文学研究在西方学术体制中被逐渐边缘化,哈罗德.布鲁姆、希利斯.米勒等美国学者也悲观地认为文学已经走向灭亡,而文学理论正是导致文学式微的罪魁祸首。事实上,当代批评理论的问题在于远离普通读者,热衷于艰深抽象的术语概念,对文学进行对象化,忽视文学阅读的情感体验,是对文学本质的忽视。而与此同时,无论是形式主义批评家什克洛夫斯基,日内瓦学派代表人物乔治.布莱还是读者反应理论批评家大卫.布莱希,甚至是萨义德,都强调文学文本的独特性,文学阅读经验的重要性,以及文学批评的主体性。近年来,美国教育界也在文学教育中尝试对阅读体验与情感的重视;尽管困难重重,但至少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08.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state of the ‘field’ of affect studies and its development – partly through the involvement of one of its authors – over the course of decades. It argues that rather than identifying affect as the ‘other’ of signific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thus ‘subtracting’ it from the conjuncture, one should understand the question of affect to point to the multiplicity of forms of sign behaviours – or, better, of forms of expression or collective assemblages of enunciation (in the terms of Deleuze and Guattari) that constitute a conjuncture in all its complexity.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map this multiplicity by refining and expanding Guattari’s ‘mixed semiotics’. Finally, it offers a brief example of how such multiplicities (and their resulting hybridities) might be used to compare the ‘affective topographies’ and structures of feelings that have differentially enabled oppositional movements in the 1960s and the current moment.  相似文献   
409.
410.
英语疑问句功能语义场的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中可以用多种不同的形式提出问题 ,表示疑问 ;也有多种疑问句 ,本身虽有疑问形式却不表示疑问 ,而表示一种判断或一种情绪 ,附带有多种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