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6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82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71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482篇
社会学   52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从人学角度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这种研究力图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人文价值思考和人文理性分析,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揭示可持续发展观的人学本质,探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学机制,阐明评价可持续发展的人学标准,解析实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人学难题.这种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利益分析方法为根本方法,坚持实证研究与人文分析相统一的思维原则.  相似文献   
22.
费孝通先生不仅是一位人们熟悉的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他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教育人类学家。是他首先将教育作为一种文化形式纳入到中国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并给予了教育与家庭、亲属关系、种族、社区等人类学研究主题同样的重视程度。费孝通先生倡导的人类学精神和他的教育人类学思想,对于从事教育研究的工作者来说有着实际的意义。当我们把他的“文化自觉”理念引入到“教育自觉”中时,我们开始尝试对本土教育的反思,并在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建设中,探索一条既不“复旧”又不“他化”的革新之路。  相似文献   
23.
中国民营企业因其独特的成长环境与发展传统,在市场竞争中面临更大挑战,品牌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从工商人类学的文化视角切入,以湖南省华文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劲仔”品牌为典型个案进行剖析,首先梳理处于系统成长期的“劲仔”品牌三个发展阶段特征,发现民营企业在品牌管理中应处理好的三组平衡——引领消费需求与追随需求之间的平衡、管理商品实体形态与构建品牌符号体系之间的平衡、维护企业利益与消费者和劳动者利益之间的平衡。同时,地方文化、行业前景、时代召唤,也为民营企业品牌成长注入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2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生存论意义上展开的现代哲学人类学以及世界历史时代的新方向上进行理解。在信仰的无神论倾向、经验主义及自然主义的哲学样式、流动性的辩证思维、实践思维方式以及伦理价值观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传统都存在着一定的相通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仅引导、而且也将融入中国文化传统的当代转化,转化的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共生主义信仰的内化,并形成能够积极影响人类的新的生存理念。  相似文献   
25.
张原  汤芸 《民族学刊》2016,7(1):81-87, 124-128
“比较视野中的灾难与激变:感知与应对”国际人类学工作坊于2015年10月16日-18日在西南民族大学举行了工作报告会,来自世界8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家学术机构的40位专家学者围绕着“人文视野下的灾难与激变”、“有关灾难与激变的理论反思”、“在灾难与激变中反思社会-政治关系”、“灾后重建中的社区恢复与文化重塑”、“关于灾难的记忆、叙述与情感”、“灾难的感知与呈现”、“关于灾难的艺术呈现”这7个专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26.
习俗与法律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规范,可以互补和并存,偷盗在法律是不允许的,在习俗中有时却被允许.中秋节和元宵节的偷盗习俗,在民间比较普遍,不仅汉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都有此类节日的偷盗习俗,所偷之物多为瓜果、菜蔬.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讲,"月圆佳节偷盗瓜果"这一习俗蕴含着"祈子祈福"的文化意涵,其中,"月亮"、"瓜果"、"偷盗"都有其特别的文化象征意义.就其社会功能而言,这一习俗折射出祈子祈福的社会心理寄托,属于一种心理压力的释放仪式,有利于"互动仪式链"的生成与延续.  相似文献   
27.
与传统的哲学人类学思想不同,布洛赫哲学人类学思想的基础是新的存在论,即"尚未存在的存在论".根据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11条命题,布洛赫把人的本质规定的两方面,即人的本质的可能性、任务与人的本质的隐匿性、鸟托邦特性有机地结合起来,由此揭示了人类生活关系的规范一实践取向以及历史过程和世界过程在人与世界的本质形成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8.
西方人类学电影史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鲍江 《民族研究》2001,(2):86-96
在人类学理论史和纪录电影史背景下,本文对西方人类学电影的历史作了梳理。着重评价自活动摄影机诞生以来出现的人类学电影主要潮流及其代表性人物和作品,并且对摄影机技术的发展对影片制作和作品风格的影响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29.
国外女性人类学的发展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霞 《民族研究》2001,(5):96-102
结构语言学催生了施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随后,在女性主义和结构人类学的推动下,以妇女人类学为基础的女性人类学便作为一门新的分支学科产生和发展起来。它先后经历了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这样两个发展阶段。从90年代起,后结构主义所面临的一些理论难题又使后结构女性人类学开始进行新的反思,这预示着女性人类学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0.
Erin K. Wilson 《Globalizations》2017,14(7):1076-1093
Abstract

Recent religious studie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cholarship has highlighted secularism as a critical element in dominant modes of identity, power, and exclusion in global politics. Yet,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insights for global justice theory and practice have rarely been considered.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the current dominance of secularism within global justice theory and practice risks undermining the global justice project. Specifically, I argue that secularism’s dominance constitutes an ontological injustice, where both alternative non-secular visions of the world and visions of alternative non-secular worlds are subordinated to secular ontologies. However, this argument raises a crucial question: if, despite secularism’s claim to neutrality and universality, the dominance of secular ontologies contributes to rather than ameliorates injustice, the question that remains is: what are the alternatives? The article concludes by exploring some preliminary responses to this ques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