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6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55篇
民族学   7篇
人口学   24篇
丛书文集   110篇
理论方法论   123篇
综合类   686篇
社会学   128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81.
Marttila A, Whitehead M, Canvin K, Burström B. Controlled and dependent: experiences of living on social assistance in Sweden
Int J Soc Welfare 2010: 19: 142–151 © 2009 The Author(s), Journal compilation © 2009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and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This study explored experiences of people receiving social assistance in 21st‐century Sweden, based on 33 in‐depth interviews conducted in 2005 and 2006. Two overarching themes emerged from the accounts, encompassing both a material and a psychosocial dimension of living on social assistance. Recipients reported that social assistance was generally sufficient for their basic material needs but allowed for no extras. It was possible to live on social assistance for a short time, but became difficult in the longer term. Perceptions of powerlessness, hopelessness and dependency were common and had the most damaging consequences for the recipients' perceived wellbeing. Some recipients believed that society at large had negative perceptions of people living on social assistance; it was something to be ashamed of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was the recipients' only possible source of incom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partly similar to previous studies conducted in Sweden, suggesting that improvement in services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experiences of social assistance recipients.  相似文献   
28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贝弗里奇报告>为蓝图,西方世界兴起以援助导向保障为内涵的福利国家社会建设.该报告以消灭贫困为基本目标,基于六条社会保障基本原则和全民的六大类划分,实施援助导向的全方位社会保障,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世界历史.  相似文献   
283.
通过分析重大灾害情景下群体心理症候群的急性应激心理过程、影响因素及其心理障碍形成途径与作用机理的网络结构关系,提出了基于群体创伤心理障碍特点的分阶段、分层次重大灾害事件的心理救助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84.
二战后,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已经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在肯尼迪时期制度化。这是美国为进一步拉拢美苏中间地带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进行的战略手段的转变,其实质是为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维护美国世界霸权服务的。  相似文献   
285.
搬迁扶贫是根除农村绝对贫困的一种重要方式。我们用动态价格的方法分析发现 ,搬迁扶贫的成本低于在原地扶贫 ,而效益高于在原地扶贫。为了更好地完成搬迁扶贫工程 ,应该建立和充分利用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286.
To many people, the problem of poverty in China was confined mainly to the rural areas, and the situation of urban poverty was regarded as insignificant. Yet in fact, market-orientated economic reforms have created an urban underclass, made up of poorly paid state workers, the unemployed, and migrants from the countryside. In attempting to respond to the mounting needs of the urban poo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introduced a means-tested social assistance programme in the cities since the mid-1990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sic philosophy,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of this programme, and provides a general assessment of its functions and shortcomings.  相似文献   
287.
20世纪30年代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对严峻的一个时期,中国曾经两次爆发毕业生求职请愿运动。在此背景下,全国学术工作咨询处推出了小工业贷款计划,试图通过扶助创业的方式来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这一由政府推出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尝试,为后来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88.
杨明洪  项晓峰 《民族学刊》2015,6(1):39-44,105-106
华新水泥公司的产业援藏变"对口援助"为"对口合作";变"输血式援藏"为"造血式援藏";变"政府投资"为"社会投资";变"交钥匙式援藏"为"参与式援藏";变"粗放发展"为"集约发展",凸显了对口援藏工作的长期性、群众性和科学性。华新水泥公司产业援藏的成功实践表明对口援藏应努力发挥援藏企业的优势,注重援藏项目遴选;努力搞好援受双方"三个对接",注重统筹谋划;切实保障受援地区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增进各族群众"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注重维护团结;将企业的短期性转为国家的长期援藏行动,注意建立激励机制;努力将当地民众吸纳到援藏项目,注意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289.
农村危房改造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以来,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对农村受灾严重、年久失修的危房进行改造,但实施过程中存在监管不力、资金使用不当、缺乏公平、公开等诸多问题.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及对西部典型地区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情况进行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分析西部地区农村危房改造的现状及实施中的影响因素,结合SPSS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从25个影响农村危房改造效果的主要因素中提取出6个公共因子,即资金使用因子、对象评选因子、组织管理因子、基层操作因子、客观问题因子、监督管理因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危房改造资金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90.
针对高收益债券在公募市场初现倪端这一问题,运用决策树模型进行理论框架的构架,建立数理模型,对企业选择"高收益债券"和银行贷款融资时的期望收益进行比较,从理论上对企业融资偏好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当企业发行债券利率不超过一定值时,企业发行高收益债券进行融资要明显优于向银行贷款,然而现今企业对银行贷款却表现出过分依赖的趋势,随着社会发展,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升级在即,债券市场将扮演重要角色,公募"高收益债券"市场的兴起也将会给银行贷款市场带来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