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8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5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80篇
丛书文集   158篇
理论方法论   129篇
综合类   846篇
社会学   77篇
统计学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调动金工教师积极性的主观和客观因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工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高与低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知识经济和“双因素理论”为充分调动金工教师的积极性提供了现实基础和理论指导。文章从教师和学校两个方面分析入手 ,探析了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主观和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992.
《福乐智慧》作为维吾尔族最杰出的一部古典长诗,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和中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文学的角度, 论述了 《福乐智慧》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993.
This paper analyses a series of representations of 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 taken from research and policy settings in Australia. The purpose of the analysis is to (a) identify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discourses of happiness and joy in the contexts analysed and (b) to analyse the various treatments and interpretations of happiness and joy that are present. Through this analysis we show that while official professional and public discourses on 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 exhibit predominantly negative discursive patterns and features (i.e. aspirations to achieve ‘normality’ and a negative lexicon, such as disability, coping, rehabilitation, burden, abnormality, etc.) there are many other potentially positive and empowering discursive and narrative patterns and features that remain hidden beneath negatively oriented ways of seeing, being, acting and describing in academic, policy and practice settings. We argue that policy‐makers and academics alike need to be sensitive to the dynamics of discourse when constructing research and developing policy.  相似文献   
994.
价值评价的本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评价性认识不同于知识性认识的特殊本质是通过其特殊对象、结构和结果等表现出来的。评价不仅是评价主体对客现存在的价值关系系统的反映和建构,而且同时表达了人们的态度和情感。因此,评价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观念活动。  相似文献   
995.
对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6)中国家意识形态如何在乡村传播,并以“移风易俗”“忆苦思甜”的方式进行社会动员,重塑乡村生活的艰辛历程等系列问题,以“十七年”间拍摄和放映的电影为对象,对选题、人物形象、情节表达等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研究认为,在新中国“十七年”间,电影《儿女亲事》等抨击旧婚姻制度,歌颂自由恋爱的婚姻和宣传新婚姻法,《槐树庄》等电影则呈现了土地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电影《神鬼不灵》等是破除迷信、宣传科学的电影,这些电影对旧民俗、旧的社会关系的摧毁,使民众开始重新认识社会的习俗和习惯,一种新的社会关系和规范就在“移风易俗”的电影中逐渐出现和建立了;电影《暴风骤雨》《白毛女》等成功刻画了旧制度中人民遭遇的苦难,表明革命是不能在传统的旧风俗土壤中自动生成的,反映的进步思想是社会是前进和发展的,必须与反动阶级和落后势力进行斗争,通过“忆苦思甜”来建构新政权的合法性;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在“十七年”所力推的这项农村题材电影文化政治传播既是国家对内传播实践的创举,又柔性地将乡村政治引导到新的社会形态中,成功地实现乡村治理的社会主义转变。  相似文献   
996.
赵景阳 《唐都学刊》2013,29(1):43-52
亚里士多德在论证德性与幸福中隐含着三个伦理学命题:伦理的目的、德性的养成、幸福的获得。以习俗为共同出发点的政治学和伦理学的目的分别是促进"城邦的幸福"和"个人的幸福",政治学的公正立法使人获得一种亲近德性的道德,服务于政治学的伦理学的目的是使"个人的善"同一于最高善——"城邦的善"。德性不仅仅是"一种合乎明智的品质",而是"与逻各斯一起发挥作用";德性的养成要靠个体在健全的法律下获得一种亲近德性的道德,德性的养成是一个持续的心理禀赋过程,最终养成"明智德性"。只有灵魂的德性的实现活动才是幸福,它是完善的和自足的;人的幸福有两种:一是"第一好"的幸福,属于沉思的理智的幸福;二是"第二好"的幸福,属于实践的理智的幸福。  相似文献   
997.
利用2006年全国城乡居民生活调查数据,研究技术工人的不同特征与其阶层认同之间的关系表明,技术工人的户籍、婚姻状况等因素与其主观阶层认同之间的关系不大;技术工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资格等级、收入、从事当前工作的年限等因素则与之关系密切。女性技术工人主观认同的阶层地位显著高于男性;文化程度高的技术工人认同的阶层地位显著高于中低文化程度者;高收入技术工人主观认同的阶层地位显著高于中低收入者;技术工人的年龄、从事当前工作的年限与他们主观认同的阶层地位之间都呈现出一种U形相关状态;技术工人的职业资格等级与他们主观认同的阶层地位之间呈现出一种倒u形相关状态。  相似文献   
998.
伍尔夫是英国著名的意识流小说家、杰出的文学理论家。通过细读她的小说《达罗卫夫人》,本文简要介绍了作者如何通过时间和空间巧妙地安排刻画人物的真实世界。  相似文献   
999.
论追求学生幸福的教学生活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生活世界是教学活动向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人的生活世界的回归。作为一种人的世界,追求幸福成为了不正自明的伦理价值追求。生活需要幸福,教学生活世界的最高价值亦是如此。在现代生活世界观的影响下,教学活动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而且更需要关注他们的生命发展,追求学生在教学生活世界中的幸福。  相似文献   
1000.
王芳  亢雄 《学术探索》2011,(2):119-123
国民休闲不仅是国民在有闲、有钱、有需求基础上的“自发”行为,更有赖于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的制度安排。普遍的有闲和有钱的社会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为国民的休闲提供可能,把休闲作为增进的福利也是可能的。唯有如此,从国家层面和国民个体角度才能共同追求休闲的终极目标——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