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5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57篇
丛书文集   86篇
理论方法论   105篇
综合类   568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本文利用国家计生委2012年北京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收入对北京市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表明:将人口特征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后,无论是个人收入还是家庭收入都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在目前阶段,提高收入依然是提升流动人口幸福感的主要途径,但收入并不是影响幸福感的唯一因素,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等个人因素也对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2.
李后建 《社会》2014,34(2):140-165
本文基于2007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评估了不确定性防范对城市务工人员的影响,并获得了一些重要发现:(1)不同类型的不确定性防范措施对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存在着显著差异,参与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能够显著提高城市务工人员主观幸福感,但参与医疗保险对城市务工人员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2)四种不确定性防范手段对城市务工人员之间主观幸福感差异的总贡献率接近10%,其中参与失业保险的贡献率最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城市务工人员主观幸福感变化符合享乐适应理论,即随着不确定性防范措施的逐步实施推广,城市务工人员的主观幸福感可能会返回到未采取不确定性防范措施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3.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旨在研究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情感支持对主观幸福感预测力最佳,异性朋友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力最佳。因此,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4.
《复活》的现实主义精神是不言而喻的,学者们在研究这一作品时,几乎都是从社会学的观点与现实主义的角度去揭示其本质。但如果我们从浪漫主义的艺术视角对《复活》进行解读与观照,可以发现其中亦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精神:理想的浪漫主义精神,强烈的主观性和浓厚的抒情色彩。  相似文献   
135.
本文通过阐述社会对国际化专业人才的英语能力要求,分析了目前双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先进制造技术》双语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通过变革目前课程教学中“教”、“学”、“用”三个环节,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提高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以适应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6.
近年来,有关大学生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主观幸福感主要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的评价[1]。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和适应状态。文章试图将大学生性别差异因素引入大学生这个群体进行研究探讨,旨在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并进一步探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性别差异的关系,对某高校在校294名大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加强自信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大学生有更强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7.
解读先秦儒家的“天人合一”观,得出孔孟荀所体现出来的政策文化具有以下特质:1.以主体性人格的发展为前提,2.以个人道德作为国家制度伦理的标准,3.蕴含丰富的人伦理念与和谐因子。认为“天人合一”观仍是当今社会政策文化的核心价值,而主体性人格的建构和制定是国家政策制定的重中之重,“和同之辨”的能力则是现代社会对主体人格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38.
1950年代,李泽厚将黑格尔的“理念”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生活”进行了成功的嫁接,实现黑格尔的唯物主义化。1980年代他把康德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加以唯物化,以适应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需要。这就是李泽厚的“移花接木”法。李泽厚哲学是工具论哲学,它是起点,也是贯穿其整个哲学思想体系的基本线索。中期李泽厚提出建立主体性哲学,后期又提出“情本体”。进一步强调了感性、偶然性和情欲论,但是,“情本体”和“工具论”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张力结构。因此,工具论在学理上桎梏了他学术发展的潜力,使之画地为牢,作茧自缚。为了突破这种理论上的尴尬局面,李泽厚把马克思主义与康德三大批判相互参照,用马克思的实践观和历史观来改造康德的先验主体性。李泽厚试图将“先验”变成“历史”,这历史不是黑格尔所言的“总体历史”,而是具有人类社会实践的具体历史。他同时要推翻两个哲学家,真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由此导致李泽厚的“主体性”变成了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哲学概念。概念语义之间经常产生矛盾,相互抵触,貌似严密,实际上逻辑欠缜密。虽然他自己生造的词语很多,但还是掩饰不住内部体系的紊乱。  相似文献   
139.
调查了湖北省两个市农村留守农民共计245人的主观幸福感状况。结果表明,当前湖北省农村留守农民整体幸福感指数中等偏上,但在具体的幸福感维度上,表现出经济状况幸福感和社会环境幸福感状况满意度偏低。建议国家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惠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特别是在继续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解决物价高、看病贵、小孩上学难等问题上力度要更大。  相似文献   
140.
大学生党员教育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切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就必须真正从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实际出发,坚持教育主体性原则指导,在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设立、教育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充分考虑其主体需求、尊重其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既着力于引导大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能力,又注重建立健全教育机制的有效形成,以真正保证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