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19篇
民族学   7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103篇
理论方法论   34篇
综合类   462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储备一定数量的救援物资用于应对可能的灾害事件对于改善救援工作的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考虑救援组织机构面对多种可能的灾害事件的基础上,本文利用一个二阶段交付过程模型来刻画灾害事件发生后救援物资的交付。该模型明确救灾组织在灾害事件发生后首先交付储备物资,如果需求短缺则再综合利用社会捐赠物资和应急采购满足剩余需求。以期望总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在需求全部被满足的前提下,本文建立了多产品救援物资的储备决策模型,并给出了其最优解的隐函数形式。进一步,考虑救灾物资储备存在预算限制,研究了具有预算限制的多产品救援物资储备决策模型,并设计了一种二分法的求解算法。数值算例的计算结果则对所建立模型及算法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9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社会保护、发展型社会政策等理论的影响下探索出了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工作福利和社会养老金三种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路径,这些改革路径中所包含的投资人力资本、重视劳动力市场在减贫中的作用,以及在社会救助工作中引入社工服务等做法对我国未来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3.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是刑事法领域的一项重要制度,中国知网(CNKI)数据表明,我国对该制度的研究呈现出阶段性和不平衡性,研究初期成果较少,近年呈现爆发式增长。其原因有三:一是被害人救助制度缺失引发的被害人困境引发了社会及学界对该制度的关注;二是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实践探索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三是“和谐社会”政治语境的指引和导向。我国对该制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客观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研究持续性不够,研究视角比较狭窄、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学术跟风”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94.
现阶段,多数大规模侵权事件发生后政府成为了损害赔偿的主导者和裁决者,而司法救济程序在大规模侵权中的适用陷入了困境。鉴于此,应当逐步建立大规模侵权的多元化救济体系,将大规模侵权所造成的风险与损害分散给社会。即将侵权责任制度与责任保险制度和损害赔偿基金制度三者有效结合起来,构建一个综合的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体系,以此减轻国家的负担,更好地为受害人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5.
我国《公务员法》规定了公务员对上级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具有拒绝执行的权利,这无疑是我国建设法治政府征程上的一个里程碑,对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但这一权利的行使在现实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对"明显违法"、行使程序及该权利的保护和救济作出认真分析,并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6.
中国分县地形起伏度及其与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的相关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地形条件是影响区域人口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子之一。中国的县域地形起伏度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且以低值为主,50%以上的县域单元地形起伏度在1以下(绝对起伏不超过1 000m),较好地表达了我国地形呈三级阶梯分布的空间特征。2005年全国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地形起伏度小于1的县域,经济发展向低起伏度地区明显集中,地形起伏度在1以下县域的GDP占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的85.41%,相对于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向低起伏度地区集中的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7.
文章从公诉案件被害人的权利救济切入,探索公诉案件被害人权利保障的涵义、性质、权能、限制等基础理论,并从关注被害人的角度提出了刑事诉讼"立体结构"的构造理论,指出被害人有力量的核心就是赋予被害人实实在在的救济权,使其成为独立、自主的刑诉主体,而被害人的救济权是被害人的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98.
扩大人事处理争议受案范围、引入仲裁裁决和司法审查制度、明确公务员违法违纪行为的界限以及公务员处分程序法治化,是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的重大突破。但是,普通公务员救济的困境、人事仲裁机构独立性的缺失、领导成员权利救济的漏洞、公务员对上级命令说”不”的困惑、行政机关以外公务员救济的疑虑,则成为现行公务员救济制度的不足。比较借鉴西方现代公务员救济制度,创立中国特色的公务员救济制度是推进中国法治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9.
环境侵权救济机制是环境侵权救济的一系列方式、程序和规则的总称。我国当下没有专门的环境侵权救济机制,环境侵权救济是通过对传统民事侵权救济机制的拓展适用来实现的,其中诉讼机制是现行环境侵权救济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公民认知视角考察现行环境侵权救济诉讼机制的绩效,是机制有效运行的内在诉求。从实证角度分析,当公民自身环境权益遭受侵害时,普遍认为现行环境侵权救济诉讼机制在实体制度、程序制度以及责任制度上均存在不少法律难题,因而不会首选诉讼机制。这为更新环境侵权救济机制提出了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00.
转型期东北老工业基地出现了下岗失业人员构成的新的弱势群体。解决这一问题有助于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正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为此,必须构筑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综合全面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