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346篇
社会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李锐始终以一种独特的姿态存在于人们的视野中,他的整个小说创作一直是围绕"从个人出发去追问普遍的人类困境"这一命题而展开,对于人生困境的无尽展示与言说的背后正包含着对于人生命运无常的追问。从李锐小说所展示的人类生存困境入手,重点考察了从《厚土》到《银城故事》这一时期的创作,梳理了李锐小说中人物的生存困境,进而揭示了人类生存的命运危机。  相似文献   
92.
鲁迅研究若干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研究中存在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如何理解"民族魂"的含义?鲁迅是否属于苟活者?鲁迅传的写作应运用怎样的视角?鲁迅创作自述研究中存在哪些薄弱点、空白点和偏误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从中归纳出应该吸取的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经验教训,不仅能够更好地促进鲁迅研究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而且也会给广大的当代作家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3.
从朗吉努斯的《论崇高》看屈原的《离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美学一般把审美意识区分为优美与崇高两类,古罗马时代的希腊文艺理论家朗吉努斯在其名著《论崇高》中,早已勾勒了崇高之不同于优美的基本特征。本文作者受朗吉努斯著作的启发。对屈原的《离骚》作了细致的分析,认为《离骚》不是一般的优美所可以概括的,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崇高之美,文章最后强调,崇高在西方源于希伯莱文化,以忧患意识为其思想根源,《离骚》的崇高与屈原所遭遇的忧患也有密切联系。作者希望我们今天能够多一点忧患意识,能在文坛上出现像《离骚》一样崇高宏伟的诗篇。  相似文献   
94.
纵观古今中外文学史上的作家,没有哪一个像鲁迅那样生前死后都遭到命运的磨难。作为划时代的文化伟人,反却遭到如此劫难,这真是文学史上罕见而奇怪的现象,似乎也是鲁迅的宿命。应该以正常的文学批评、学术研究与学理论辩走进鲁迅、认知鲁迅和评价鲁迅。  相似文献   
95.
戴来小说的独特个性在于她以一种超然的、非道德判断的伦理态度观照、展现现代社会边缘人群在价值观念嬗变、精神向度迷失、传统和现代道德伦理体系解体的社会转型时期的病态生存境况,在日常生活尤其是爱欲书写中述说生命存在、情爱理想、精神追求等在终极意义上的无望、感伤、迷茫,为不同生存境遇下人物困顿的灵魂立言。如卡夫卡一样,以诗人式的奇想,在绝望中重新唤起我们对充满希望的通达的生命世界的梦想。  相似文献   
96.
柏拉图在《会饮篇》中描述了阿里斯托芬之爱与苏格拉底之爱。阿里斯托芬认为爱的本质在于追求完整和整合,在于自爱;苏格拉底认为爱的对象是美善。阿里斯托芬之爱侧重于人的身体;苏格拉底之爱侧重于人的灵魂。而笔者认为人类之爱是在身体与灵魂的张力下生存,这种张力体现于"渴望"之中。爱的存在一方面渴望并由此维系着个体的身体和灵魂;同时又以这种渴望为内容,自由地敞开而又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97.
邓晓芒的文学评论集《灵魂之旅--九十年代文学的生存境界》,深刻反思和批判了当代文学中的民族文化失语现象,从中传达出他对"语言是存在家园"这一现代哲学思想的创造性理解.这种创造性理解首先体现为,邓晓芒对人的痛苦与形而上学的语言意义相互生成的内在关系的发现;这种创造性理解还体现为,他认为语言建构起人存在的可能世界,使人能从人的自我对话出发走向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从而成就人作为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98.
对东方神话传说冥界神话的来源——"灵魂观"进行探讨并对死神形象进行归纳分析及分类,讨论了死神这个形象所蕴涵的深层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99.
帕特里克.怀特的《沃斯》一直是西方文学评论界的热点。有人赞扬它是"天才之作",也有人指责它晦涩难懂,高深莫测。本文试图对《沃斯》一书的象征手法进行解读,以进一步探讨作品的深层意义。在物质丰富、精神贫乏的现代社会中,基督教为人们超越自我、净化心灵提供了一条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100.
文学的自觉与作家的责任——《张居正》创作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现实小说相比,历史小说更能体现作家创作上的自觉,因为历史小说要兼顾历史与小说两个方面,其作者首先应该是史学家,然后才是小说家.因此,"写什么"对历史小说的创作尤其重要.要想弄清两千多年来中国历代皇权统治或日国务活动家的基本特征,应该着重关注两个系列的人物,一是帝王系列,二是宰相系列.选择张居正作为研究和塑造的对象,是基于三个考虑:(1)他是典型的"士"的代表;(2)他所领导施行的"万历新政",比之商鞅、王安石推行的改革要成功得多;(3)明代的国家体制对后世影响非常之大.张居正的悲剧,不仅仅具有封建性,更具有民族性;不仅仅具有政治性.更具有文化性.张居正应是历史中的人物,更应是文学中的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