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31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257篇
理论方法论   62篇
综合类   1589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307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儒家“贵和”思想源远流长,其主要内容有“仁、礼、中和”,其思想精髓为“和而不同”。儒家“贵和”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智慧,给当代国际关系以启迪,它所提倡的“和而不同”、“和不弃争”、“以和济争”、“协和万邦”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构成当代国际关系准则的普世价值,对当代国际关系起到协调作用,也为当代国际竞争优化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2.
新闻报道的热点,影响了社会的认知和舆论态势,有效调控新闻热点及其形成的舆论,已成为构建舆论和谐的重要课题。通过2006年有关房价的新闻报道,从信息对称、观点传播、报道对象反馈三个方面,研究了热点新闻报道对舆论和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实现体面劳动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实现体面就业是实现体面劳动的首要目标,大学毕业生体面就业是社会和谐与稳定的根基。因此,高校就业工作应从"媒介"转变为"监督",从而奠基大学生体面就业,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4.
道德内在和谐的研究有着理论和实践的意义。道德内在和谐既是道德外在和谐的前提,又是道德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从其自身的视角,道德内在和谐是主体、客体、目标、现实任务、方法手段、评估反馈等环节的有机统一。道德内在和谐的实现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道德主体的和谐建设,构建良性运行机制,确立突破口、关键点及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等。  相似文献   
25.
从国内来看,近年来和谐哲学的研究主流是围绕斗争哲学而展开的,此外,还有一部分学者从系统论和理念创新的角度研究和谐哲学,可视为和谐哲学研究的两条支流。当今和谐哲学命题自身面临着生存危机;和谐哲学的儒化思想严重;和谐哲学理论体系亟待建立等诸多问题。未来的和谐哲学研究内容应扩大眼界,汲取百家之长;和谐哲学研究界域应控制在学术领域,避免将学术争辩上升到政治斗争;和谐哲学研究范围不应仅限于国内,还应扩展到国外。  相似文献   
2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个崭新的命题,是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如何将生态和谐现实地融入到整个社会和谐的体系之中,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其中民间机制尤其是环境运动在这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通过对政府机制的补充,有效地促使了生态和谐现实地融入到社会和谐的整体中。  相似文献   
27.
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学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石国兴  曹保刚 《河北学刊》2005,25(5):199-202
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它表现为个体内部心理和谐,人事心理和谐和人际心理和谐。和谐社会和心理和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和谐社会是国人心理和谐的前提;国人心理和谐状况制约和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8.
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部在中国北方先后建立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四个政权。慕容燕随着实力的消长,在进取和撤离汉文化中心区的过程中,都城不断迁移。前燕随着实力逐渐增强,积极向汉文化中心区扩张,其迁都是主动进取性的;后燕、西燕、南燕随着实力的削弱,逐渐退出汉文化中心区,其迁都是被动退缩性的。慕容燕多次迁都,客观上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当代中国节约型社会理念的提出,缘起于支撑经济增长的资源匮乏与环境退化。如果只从这一角度理解节约问题和构建节约型社会,那么,不仅在理论上是片面的,在实践上也会对节约型社会的建立形成限制。节约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具有生产、消费与人的全面发展效应。节约型社会的实质是人、社会经济关系与自然三个层次发展目标的高度和谐与统一,它部分体现了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伟大构想。  相似文献   
30.
李焕有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9):66-68,108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团体的生活方式,应该有共同遵守的价值标准。在中国,道德根文化影响着民族的生活方式。路一凡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受到道德根文化的熏染,具有君子之德。他性格的形成具有两方面的原因:周围智者的教化,秀美山水的滋养。由此造就了他肉身欲求与精神欲求和谐一体的美,锤炼了他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