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4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61篇
民族学   30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88篇
丛书文集   254篇
理论方法论   99篇
综合类   2225篇
社会学   65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282篇
  2004年   256篇
  2003年   264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生态环境与云南藏族的文化适应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郭家骥 《民族研究》2003,12(1):48-57
本文在对云南藏族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 ,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自然资源管理机制和婚姻家庭模式等方面 ,阐述了云南藏族对其所处生态环境的文化适应。文章认为 ,文化是一个民族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性体系。文化与自然的互动或文化对自然的适应可被称为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是一个民族对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体系 ,它包括民族文化体系中所有与自然环境发生互动关系的内容 ,主要是这个民族的宇宙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为适应迪庆高原特殊的生态环境 ,云南藏族早在历史上就通过文化调适 ,形成了一整套与自然环境良性互动的生态文化体系。面向未来 ,云南藏族生态文化中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必将得到复兴 ,其中的古老智慧必将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全球化市场体系相结合 ,成为推动云南藏族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52.
“清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本文是从狭义上提出这一概念,也就是回族“清真文化”,体现了回族文化内在特质。我们认为发现和挖掘回族“清真文化”,是全球化背景下回族文化发展所应具有的一种“自知之明”。当代回族“清真文化”的“美人之美”对于回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3.
西部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法律保障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基础。自然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已成为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之一。我国制定“退耕还林还草”战略决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西部地区人民营造一个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战略决策,必须尊重群众意愿,确保林草的成活率;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实行综合治理;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法规措施;必须认真落实保护农民土地经营权的法律规范,树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协调观;必须建立和健全西部地区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充分利用价格杠杆的作用促进西部地区的生态平衡。西部大开发要维护经济发展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建设山川秀美的新家园,让西部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相似文献   
54.
立足于企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的战略诉求,并购成为企业实现迅速扩张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本文选取2009-2014年发生并购重组事件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并购交易绩效、并购整合绩效和并购可持续增长绩效多重指标为研究侧重点,结合我国特有的产权制度背景,考察内部控制有效性、高管代理成本对多重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改善多重并购绩效,高管代理成本会抑制并购后主并公司的多重并购绩效;同时,内部控制能减弱代理成本对并购绩效的损害程度,但这一治理作用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中表现各异.研究结论为我国进一步加强包括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机制在内的制度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5.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种被普遍接纳的发展模式,但在具体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人们对于如何调整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关系、如何权衡不同目标的看法却强烈地受到认知框架和价值立场的影响,进而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目标背后尖锐对立的政策争论。近年来引发社会热议的耕地红线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政策话语的视角,对耕地红线“存”“废”两派的观点进行分析,讨论了政策争论背后关于证据、故事诠释和认知图景上的分歧,进而认为,在可持续发展的宗旨背后,政策制定者面临着来自社会价值多元化以及人类认知复杂性的挑战,而打破话语霸权、促进不同话语之间平等、理性的审议协商是弥合分歧、构建共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6.
摘要:为了更好地便利交通并促进城市地面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基于出行者行为选择,从竞合关系视角研究共享单车对公交的影响,以共享单车对公交影响的相关文献为案例进行研究,包括北美、欧洲、大洋洲和亚洲的城市,并总结归纳相关影响因素;对北京市出行者进行了SP问卷调查,利用MNL模型定量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出行者公交、共享单车选择的影响,采用二元logit模型估计组合模式选择的影响机制。研究认为,共享单车作为独立个体或接驳公共交通的新模式,与地面公交交通模式间竞争与合作并存,可骑行距离、道路基础设施以及出行者的心理因素都会导致共享单车和公交之间的竞争;相反,公交换乘站之间的距离、出行端点与站点的间距均会影响二者的合作模式。城市交通管理者应合理配置公交和共享单车的数量,鼓励市区出行者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出行模式以快速接驳轨道交通,提倡竞争性并行,促进公交和共享单车在综合交通系统中的合作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7.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管理制度安排的缺失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管理方面,尽管正式与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有着自身的渊源,然而相关的制度安排缺失也十分明显:管理体制上强调行政力量与分散管理,重视产权垄断而忽视产权的流动性;运行机制上不能运用价值规律和价格杠杆进行资源主业经营,以及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节约利用;基本理论与指导思想上仅将自然资源视为"纯自然物",并未按资产经营的规则来对其产业化经营管理。为此,实践中应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进行产权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58.
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借鉴国外发展理论的新成果,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创造性地对于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才能发展、如何评价发展等基本问题,做出了科学回答,实现了执政理念的升华,为世界贡献了中国特色的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59.
Sustainability objectives have been recognized by the ILO primarily in terms of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form of “just transition” and “green job” initiatives. Arguabl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now offer richer scope for ILO engagement with social sustainability. This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prominent recognition of “decent work” in SDG 8 and the need for “responsive, inclusive, participatory and representative decision-making at all levels” in SDG target 16.7.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the ILO could further promote collective worker voice in the context of debates over a sustainable “future of work”, particularly considering to whom voice is given and how it is exercised.  相似文献   
60.
中国扶贫实践中出现的"贫困户生计能力提升不足"倾向源于可持续生计框架与现代贫困观念之间的冲突,而"社会参与"则为解决冲突提供了一种可能。2020年后,面对新的贫困现象和贫困结构,"参与式"反贫困理念能够通过社会参与链接可持续生计框架和现代贫困观念,在贫困治理过程中充分体现贫困者的参与性,形成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提升个体或家庭改善生计系统的能力,使其摆脱困境、规避陷入贫困的风险,进而形成权利-义务相平衡、对城市和农村具有包容性、常态化、可持续的贫困治理策略,使全体社会成员实现不虞匮乏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