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15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72篇
管理学   89篇
民族学   139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1050篇
理论方法论   188篇
综合类   6729篇
社会学   420篇
统计学   6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363篇
  2013年   361篇
  2012年   507篇
  2011年   602篇
  2010年   508篇
  2009年   514篇
  2008年   549篇
  2007年   686篇
  2006年   709篇
  2005年   653篇
  2004年   621篇
  2003年   610篇
  2002年   455篇
  2001年   403篇
  2000年   230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he discourse of some of the most powerful public figures in today’s world is often incoherent and nonsensical. Incoherent yet authoritative discourse shows that authority does not rest in language but results from non‐linguistic and pre‐textual conditions. The non‐linguistic and pre‐textual conditions are exemplified in an Australian case‐study of a media debate between the Immigration Minister and a refugee, drawing on research by Smith‐Khan (2019a, 2019b). Two such conditions are then examined with reference to academic publics. First, I ask which languages do or do not carry authority, before moving on to speaker identity as a condition of authority. The close associ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academic excellence has resulted in diminishing the authority of academic publications in languages other than English. The same is true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and people of colour. I close by reflecting on referencing practices as forms of extending authoritativeness to voices in excluded languages and from excluded scholars in academic publics.  相似文献   
62.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design process and main features of an instrument developed for use in the specialist area of intervention in care homes for older persons. The essential aim of ISD-1 (instrument for social diagnosis) is to permit the correct formulation of social diagnoses and to standardise and define the professional language used by social workers. Its content has been organised into 4 dimensions of social diagnosis, divided into 15 sub-dimensions containing 83 diagnostic categories. This work was performed in Spain, in the 24 care homes of the Madrid Social Care Agency of the Community of Madrid, involv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40 social workers practising in these centres. ISD-1 is an easily understood and used tool, of potential use for social workers practising in care homes for older persons and capable of being adapted for use in other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s, as well as being capable of adaptation and translation for its application in other countries.  相似文献   
6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云南西北部怒江、独龙江流域居住的独龙族、怒族等邻近族群之间存在着一种共通的"议式语言".这种仪式语言通过宗教祭祀活动以及分享杀牲后的肉食过程体现出来.在这一地域社会中,各种社会、政治和经济关系都依赖于这种仪式语言展开.虽然目前这种分享的仪式日渐式微,但分享的意识依然体现着族群内部的"社会结合"方式.通过独龙族仪式语言的个案分析,旨在与利奇关于克钦社会的"仪式语言"研究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64.
Krashen和Bialystok的模式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提出较早,至今仍有很大影响的理论。在概述其内容后,本文重点分析了两个理论模式的相似、相异之处。相似性分析使两理论得到相互阐释和互相证明,相异分析找出了互补之处,使其有了更强的阐释力,最后探讨了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65.
与“言文一致”、“小说界革命”的思潮密切相联系,晚清对用方言写小说形成一个理论自觉,也出现一批方言小说,其中以吴语小说和京语小说最具代表,可谓别开生面。但小说中大量运用方言来模拟口语的逻辑与小说“开民智”要求的普及性,以及小说语言的艺术性形成矛盾。重视小说艺术性的小说家就提出“另为一种言语”和“另造一种通行文字”的观点,这种兼顾口语化、普泛性和艺术性的白话书面语革新,才符合“官话一国语”建构的路径,为小说语言的由俗变雅提供了可能,也修正了方言小说的弊端,但这一理论真正的实现则在五四时期。  相似文献   
66.
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英语译释和汉语词语学习偏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对外汉语初级教材中生词英语译释存在的译释方式不妥、译释不够准确、忽略生词的附属义、忽略生词的用法等方面问题进行例举分析,指出这些问题会诱发英语干扰,导致语际负迁移,造成词语理解错误,以致留学生学习汉语词汇时容易出现语义及语法层面的偏误。  相似文献   
67.
语用逻辑及其在计算机语言和人工智能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扼要阐明了语用逻辑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主要特点,并介绍了这一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文章侧重描述了计算机语言作为浯用语言的逻辑特征,包括对计算机语言的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最后,本文通过研究如何在prolog语言中使用IL分析方法表明丁语用逻辑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8.
这篇长文写于1980年夏秋季,即23岁时,当时我在成都大学中文系的学习即将结束。此文后来一直放在那里,未刊。时隔三十多年,今天看来,这篇东西还是有其意义的:旧体诗词的格律被打破以后,汉语诗歌的音乐性传统如何在新诗中重新得到发扬?这远不仅仅是关乎诗歌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关乎汉语的问题,而且是关乎民族文化传统的现代转化问题。如果我们今天已经不能"原教旨主义"式地照搬中国古代文化的某些具体形式,那么,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精神如何才能得到弘扬?本文对汉语诗歌的音乐性及其在现代新诗中的体现形式的探索,可以说是为这方面的探索提供了一个具体例证。现在把它整理出来,一仍其旧,以存原貌;只是加上了全文的副标题"新诗音律研究"及各节的小标题。  相似文献   
69.
英汉语言和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广告翻译面临的不单是语言转换问题 ,还涉及到各国诸多的文化差异问题。从语言角度讲 ,译者更应注重广告英语的特点 ,文章具体阐述由英汉语言差异引起的在英汉广告翻译中造成的三种差异 ;从文化角度讲 ,国内译者注重的应该是各国间的跨文化因素对英汉广告翻译的影响。文章主要归纳出四点英汉广告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70.
我国高校英汉双语教学本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章将双语教学本质的探讨限定在我国高校的英汉双语教学范围内,从“目标”的角度研究双语教学的本质。揭示与分析了双语教学的两个教学目标———提高英语教育水平、维持与提高专业教育水平,结论是:我国高校英汉双语教学本质是试图通过大量运用英语这一非母语教学语言进行学科教学以达到培养双语人才目标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