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39篇 |
免费 | 69篇 |
国内免费 | 3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60篇 |
民族学 | 12篇 |
人才学 | 1篇 |
人口学 | 27篇 |
丛书文集 | 198篇 |
理论方法论 | 73篇 |
综合类 | 1335篇 |
社会学 | 139篇 |
统计学 | 19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35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46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54篇 |
2017年 | 58篇 |
2016年 | 64篇 |
2015年 | 68篇 |
2014年 | 147篇 |
2013年 | 165篇 |
2012年 | 139篇 |
2011年 | 150篇 |
2010年 | 137篇 |
2009年 | 118篇 |
2008年 | 134篇 |
2007年 | 156篇 |
2006年 | 139篇 |
2005年 | 134篇 |
2004年 | 118篇 |
2003年 | 100篇 |
2002年 | 79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1.
鲁叶滔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30-33
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始于唐代,兴盛于北宋,以精美的造型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汝窑瓷器造型经历史演变呈现出显著特点:其胎土细腻,釉色天青,光泽莹润如玉,釉面有开片。北宋早、中、晚期,汝瓷的装饰特征有所演变,官窑与民窑的装饰风格也不尽相同。汝瓷在中国儒、道思想的影响下,呈现出了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2.
刘靖 《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01-104,113
后印刷时代,多种符号资源被用来构建意义,视觉图像和设计成分日益成为人们表征意义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文本识读策略已无法满足读者解读多模态语篇的需要。运用适当的视觉识读策略,熟悉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中各种符号资源的意义潜势,是识读多模态语篇的必需。基于多模态语篇、多元识读及符号学相关理论,提出一个分析、解读多模态语篇的视觉识读策略框架,以拓展读者的视觉识读技能,增强其构建和识读多模态语篇的能力。 相似文献
93.
刘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2):113-116
阅读理解是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度和效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以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真题为样本,从语言输入和预计输出角度研究了阅读理解的内容效度。结果表明,阅读理解试题的设计较好地符合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大纲》的要求,对考生的阅读能力也有较好的考查,但还需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使之有更好的效度。 相似文献
94.
王晖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5-15
双墩遗址陶符中象形类的刻划符号以及“文字画”类陶符,可以证明文字性的图形或符号产生于裴李岗、青莲岗与仰韶文化时期,虽还不是成熟的汉字,但这些与后来汉字形体结构一脉相承,应该就是汉字的源头和孕育期,可称之为“文字性符号”和“文字画”。双墩遗址陶符中的几何类的刻划符号,可称之为“非文字性符号”,与后来汉字没有什么关系。数量甚多的双墩遗址陶符对我们检视新石器时代陶器刻划符号的性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95.
刘悦坦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6(2):14-17
郭沫若历来关注原始思维与诗歌创作的关系.《女神》中代表作"鼓舞调"与"回环调"两类诗体结构是在原始诗歌"反复体"与"叠句体"基础上的扩充互渗而成.《女神》中的两大基本意象大海与太阳,其内在结构也是互渗的,并且与诗歌形式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互渗导致了郭沫若个性的极度扩张的同时,更导致了对个性的消融. 相似文献
96.
刘登祥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6):591-593
20世纪是西方文学批评的世纪,涌现出众多的文学批评流派和理论.20世纪下半叶,解构思想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和文学批评方法,打破了二元对立模式,解构了中心主义,成为一种应用广泛、影响深远的文学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97.
彭松乔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21(3):29-34
“生态文艺学”作为一门新兴文艺学科 ,由于学者们所存在的视域差异及遵循的学术范式不同 ,其预构的文本存在着很多可写的形式 ,这本在人们的意料之中。然而 ,从学科的发展来看 ,这种状态毕竟是一种不利因素 ,我们应该对之进行必要的检视 ,使它朝着理想的文本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98.
王立增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1)
唐诗在当时的传播主要有音乐传播和文本传播。音乐传播可分为徒歌与乐歌:徒歌便于操作,传播主体广泛,促进了唐诗的大众化传播;乐歌由乐工歌妓演唱,所唱之词多选自当时流传的文人诗歌。文本传播因物质媒介与书写手段的不同可分为固定文本与流动文本,其实际发生过程则经历了单篇传播和结集传播两个阶段。唐诗的传播常常是音乐传播与文本传播交互进行,因二者本身的局限而互为补充,互相促进。传播带给唐诗创作的影响有:确立了名篇名人;普及了诗歌;刺激了创作;形成了不同风格。 相似文献
99.
陈建林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6):87-90
以往的英语写作教学往往偏重修辞和语法方面的训练,忽视体裁和题材方面的分析。语篇的功能是为了实现说话者的意图,而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语言和表达方式都要受到语类和语域的制约。语类和语域是语篇生成的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的反映。学生在作文前应当明确话题的语类和语域特点,从而使用得体的语言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00.
李静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1):127-130
通过分析现阶段国内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精读课和泛读课语篇教学的现状,提出将精读和泛读整合为一门阅读课方案,以解决精读和泛读在语篇教学上重复的问题,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实现语言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