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41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60篇
管理学   315篇
民族学   120篇
人口学   88篇
丛书文集   881篇
理论方法论   267篇
综合类   5367篇
社会学   398篇
统计学   37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361篇
  2013年   441篇
  2012年   473篇
  2011年   516篇
  2010年   449篇
  2009年   446篇
  2008年   468篇
  2007年   601篇
  2006年   591篇
  2005年   540篇
  2004年   489篇
  2003年   462篇
  2002年   377篇
  2001年   312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综合素质培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文中提出在高校开设学习训练课是系统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并就在高校开设学习训练课的必要性、课程内容安排、教学目标、课程建设等方面谈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2.
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蕴涵浓厚的人学精神,马克思恩格斯的美学理想突出表达了对人的关怀和对人的精神重塑的期盼,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因而具有旺盛的历史活力。在文艺美学的当代建构中,我们应当把握好学科建设的方向,坚持理论的务实品格,在关注人生、贴近审美实践中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  相似文献   
43.
本文考察自先秦到唐初的《诗经》阅读情况,认为《诗经》之文本意义有一个从阅读的文本向文本的阅读的转化,《毛诗正义》则为这种转化作了总结。先秦之时,当《诗》成为独立的阅读文本时,只具有词汇的意义;两汉的章句经学注意到《诗经》的语言形式,但是,四家诗同为阐明圣人之意,严守师法之授,故其差异,不过是阅读的“版本”不同而已;魏晋以后的《诗经》阅读,注重诗情文理,人自立说,表现出注重文本的特色;唐之《毛诗正义》受到魏晋诗学的影响,解说《诗序》、毛传、郑笺的孔疏,因注重文理而表现了一定的文本意识,披露了小序与诗辞之间的矛盾。但是这部钦定的著作,又一次使《诗经》的阅读回到“版本”阅读的底线,从而表明,《诗》只要是被作为经学的读本,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文本阅读。  相似文献   
44.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positive contribution that Slovenian voluntary, non–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s, users' organisations and community–based services in the field of mental health have made to the 'new culture of memory' of helpers and users. The conceptual differences between Slovenian psychiatric (institutional) treatment and voluntary community care are presented through the case study of Clare, a young woman who was diagnosed as a chronic schizophrenic. This example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ty care in voluntary organisations for the reduction of disability associated with mental disorder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ulture of memory in voluntary organisations and community–based services is not only the 'narrative turn' within social welfare, but also symbolises the 'implicit turn'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elper and the user. The real challenge of the new culture of memory in the process of help to disabled people (in respect of individuals working through traumatic memories) is that the helper can bear and support the user on a daily basis.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ir relationship, the deep implicit relational memories of both become activated and influence the change within the user as well as the helper.  相似文献   
45.
汉英“祝颂”言语行为及“祝颂语”在词汇、句法、语体、语境、话语结构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均存在共性与差异。实施“祝颂”言语行为时常出现“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 ,其根源在于文化差异 ,即英美文化的基督教信仰、个体主义、自我价值和汉文化的贬己尊人等传统观念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46.
小经是我国回、东乡、撒拉等民族创造的一种拼音文字,用来拼写汉语、东乡语、撒拉语等。通过调查发现,这种拼音文字流行于今天的甘肃、青海、宁夏、河南、云南、新疆、陕西、内蒙古等省自治区。小经的拼写和阿拉伯文、波斯文的拼写基本相似,但略有损益,即拼写字母本身不显现读音,而是通过音标符号来体现读音。该文对小经相关文献、拼读规则、历史发展、流派加以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47.
学术界对刘少奇的两种教育制度思想已从多方面进行了研究 ,取得很多成果。但对他的两种教育制度思想深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却研究不足。文章以当时刘少奇非常关心的天津半工半读教育发展为参照 ,从天津半工半读教育发展与刘少奇两种教育制度思想发展变化的互动关系中 ,探求刘少奇的两种教育制度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48.
“生态文艺学”作为一门新兴文艺学科 ,由于学者们所存在的视域差异及遵循的学术范式不同 ,其预构的文本存在着很多可写的形式 ,这本在人们的意料之中。然而 ,从学科的发展来看 ,这种状态毕竟是一种不利因素 ,我们应该对之进行必要的检视 ,使它朝着理想的文本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49.
学风建设作为高校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需要常抓不懈。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学风建设需领导充分重视 ,纳入整体规划 ;抓教风促学风 ;深化教学改革 ,充分调动多数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以点带面 ,逐步推广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0.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empirical findings, and practical and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Boston Area Diary Study (BADS), a study of the caring behavior of 44 participants over one calendar year. In particular, the paper presents an identification theory of care and discusses how it shaped the conceptualization,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data in a year-long diary study of daily voluntary assistance. The findings from the BADS (1) theoretically confirm the identification theory of care; (2) methodologically capture how individuals perceive and carry out caring behavior as a unity; and (3rpar; empirically document the existence of a moral citizenship in America that is substantially more vigorous than is implied by the usual indicators of civic and political citizenshi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