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7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25篇
民族学   13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169篇
理论方法论   48篇
综合类   1069篇
社会学   63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语篇分析不仅是理解字面的意义或拘泥于形式上对语篇内容的再现,通过把读者观点与作者观点进行对照并使之"问题化",排除语篇中的时空单一性,解构语篇的中心,在此提出发掘语篇中大量的隐性观点和由此带来的语言能力发展机会,从而构建动态场式的语篇为新起点,以引起广阔的视野分析和语篇理解。  相似文献   
82.
本文通过考察进步概念的起源和演进,指出了在哲学上重审这一概念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通过分析进步概念所包含的两个基本因素,即事实因素和价值因素,以及进步的过去向度和未来向度,作者勾画了进步概念的基本结构,探讨了人类为何可以朝积极的方向塑造未来。虽然进步意味着向好的方向转化,但进步的时间结构并不以直线性的方式展开。开放的进步观与开放的理性观密切相关。对强进步类和弱进步类的区分表明,进步的标准是多样的。但从政治人类学的观点来看,进步要以增进人的自由、尊严与幸福为目标。我们虽然要以进步的观点看进步,但我们也需要以批判的观点看进步,因为进步不仅解决问题,而且产生问题。  相似文献   
83.
论古典诗歌异文校勘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诗歌的异文广泛存在。应该结合诗歌语言的特点,从四个方面分析古典诗歌异文校勘的方法:依诗律而校;依词义差别而校;依语境而校;依作家用字习惯而校。  相似文献   
84.
文章阐述了翻译过程的一个具体事件———解码原语文本。作者认为要获得原语文本的"真值"而不再仅仅是"命题意义",就得研究和探索原语文本的解码策略模式,并提出原语文本解码某些策略模式对理解文本的意义和作者的意图更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85.
散文的周作人与周作人的散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作人深怀散文情结。"散文的周作人",意指周作人本身就是他所指认的言志的散文。他的哲学思想、人生态度、性情情趣等无不诠释着他所命名的散文小品。"周作人的散文",可表述为散文是周作人的一种语言物化,是周作人生命存在的另一种方式,是周作人精神私人化的一种表达。主体与文本这样地相生,在现代散文史上,周作人似是第一人。  相似文献   
86.
在民族文化知识谱系都在进行深刻的现代性转型的背景下,20世纪中国现代历史剧的批评话语力图倡导剧作家们借用"话剧"这一现代戏剧样式,以一种宏伟的历史叙述艺术性地再现民族历史,实现历史剧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87.
“翻译腔”例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理解之误和表达之误所致,"翻译腔"表现各异.作者认为,在英汉翻译中,只有努力钻研原作,充分理解原文的深层含义,熟悉和掌握英汉语言的主要差异,表达符合译语语言习惯,才能使译文流畅自如,提高可接受性,消除"翻译腔".  相似文献   
88.
本文就篇章具象纽带的翻译问题展开讨论。认为翻译中应考虑具象的完整性,语法的随意性和标点的缺失性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89.
现象学还原方法与文学批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完整的现象学还原方法分为“悬置”、“本质还原”和“先验还原”三个步骤 ,也可以说是三个相对独立的方法。它们体现着“返回事物本身”的现象学态度。英伽顿和日内瓦学派都在各自的现象学文学批评中运用了前两种方法。其结果之一是造成这些文学批评的一定的“文本中心”现象。  相似文献   
90.
郭沫若历来关注原始思维与诗歌创作的关系.《女神》中代表作"鼓舞调"与"回环调"两类诗体结构是在原始诗歌"反复体"与"叠句体"基础上的扩充互渗而成.《女神》中的两大基本意象大海与太阳,其内在结构也是互渗的,并且与诗歌形式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互渗导致了郭沫若个性的极度扩张的同时,更导致了对个性的消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