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277篇
  免费   2259篇
  国内免费   503篇
管理学   579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1662篇
人才学   12篇
人口学   821篇
丛书文集   10969篇
理论方法论   2839篇
综合类   53948篇
社会学   1364篇
统计学   834篇
  2025年   8篇
  2024年   298篇
  2023年   384篇
  2022年   578篇
  2021年   546篇
  2020年   589篇
  2019年   512篇
  2018年   500篇
  2017年   619篇
  2016年   836篇
  2015年   1291篇
  2014年   3450篇
  2013年   2785篇
  2012年   4198篇
  2011年   5033篇
  2010年   4112篇
  2009年   4244篇
  2008年   4505篇
  2007年   5851篇
  2006年   6062篇
  2005年   5562篇
  2004年   5234篇
  2003年   5215篇
  2002年   4074篇
  2001年   3552篇
  2000年   1779篇
  1999年   438篇
  1998年   195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古永继 《民族研究》2007,4(3):96-100
国内有关哈尼族的研究近年来硕果累累,但有的论著中对某些史料的理解存在误区.本文以原始资料为依据,针对哈尼族研究中涉及到的<尚书·禹贡>记载与梯田的关系,明初黔西北、滇东北有无"和泥芒部府",康熙时参与反清起义的龙韬之地位与族属三个问题,进行了相关的考证分析,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看法.  相似文献   
62.
论团结抗日民族政策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抗日图存,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团结抗日的民族政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各少数民族有自治之权,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尊重其语言文字和宗教习惯的自由。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抗日根据地认真贯彻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各少数民族的英勇抗战,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63.
民国的风俗变革与变革风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是时代大发展、社会大变革的时期 ,风俗的演进也进入到转型的阶段。风俗的全面变革促使了一系列变革风俗的产生。文章论述了当时风俗文化演进的三种趋势———对人的尊重、对迷信的涤荡以及政治因素的渗入 ,是民国风俗步入现代化进程的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64.
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经济联系建构了世界华商网络 ,并以此融入世界体系 ,形成了整个“中华经济圈” ;而包括粤港澳台闽桂琼在内的“华南经济圈”则构筑了“中华经济圈”的圆心 ,并维系其经济增长 (“圆周半径”)的动态平衡。“华南经济圈”由闽台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环北部湾沿岸经济区和环南中国海经济区所构成 ,它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优势主要在于地缘经济优势、特区经济优势和会展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65.
现代民族素质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民族素质研究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智能素质在民族素质结构中的作用、体能素质与智能素质的关系、智能素质和传统文化及民族历史积淀对民族心理、意识素质的影响等方面,对民族素质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66.
本文从边疆政策的历史沿革、"兴边富民行动"的历史背景、政策取向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兴边富民行动"政策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67.
“邦达昌”在康定设立商号后的第二次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三世达赖喇嘛时期,"邦达昌"是较早开始经营中国西藏与英印贸易的藏族大商家之一,西藏地方政府把出口英印的西藏羊毛列为专卖商品,"邦达昌"家族成为当时西藏地方政府经营羊毛的代理商。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后,"邦达昌"开始转向中国内地与西藏之间的贸易,并于1940年由邦达.多吉在康定设立了"邦达昌"商号,原来的中国西藏与英印贸易扩大到中国西藏、内地、英印三地,使"邦达昌"的经营规模比原来大了很多。而且,最重要的是"邦达昌"为汉、藏之间建立起良好的经济联系,从而促使汉、藏之间政治、文化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并充当战略性先导,在客观上为后来顺利和平解放西藏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此段历史对于"邦达昌"来讲是第二次复兴。  相似文献   
68.
原西藏地方政权对墨脱及其以南地区的统辖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脱及其以南地区过去是我国珞巴族和门巴族的重要聚居地。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珞巴族先民就与藏族先民有着紧密的联系。珞巴族居住的珞瑜地区(包括墨脱)很早就为原我国西藏地方政权统辖和治理。  相似文献   
69.
国内外研究《格萨尔》状况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格萨尔》史诗虽然产生于青藏高原,但是它以独特的魅力,不仅冲出族属的省界,流传于大半个中国,而且早已跨越国境,在许多国家的文苑中竞相开放,为世界人民所喜爱。《格萨尔》研究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有人说国外对《格萨尔》的研究比国内早,而且成果颇丰,正如敦煌学在中国,而敦煌研究在国外一样。同样,《格萨尔》史诗在中国,而《格萨尔》研究在国外。其实不然,事实上,这部史诗以其“非凡的普及性”引起国外学者注意之前,早就受到了本族学者的热切关注。在国内,研究史诗的历史比国外早近200年,研究成果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70.
汉藏佛教文化交流自唐朝开始,经宋、元、明、清历朝不断,进入民国达到高潮。大勇法师曾在北京组建留藏学法团,其中的部分成员进藏求法,将大量的藏文佛教典籍翻译成汉文,推动并加强了藏传佛教研究,增进了汉藏僧人的相互了解和汉藏民族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