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5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36篇
管理学   17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334篇
理论方法论   74篇
综合类   1472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1.
刑事和解制度在西方国家已经趋于成熟。“平衡理论”、“叙说理论”和“恢复正义理论”是其理论基石。该制度对于从根本上化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建立刑事和解制度既有传统文化基础,又有现实的社会基础,还有刑事政策基础及司法实践基础。因此,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的不起诉制度构建刑事和解制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2.
唯物史观理论体系逻辑起点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逻辑起点问题是重构唯物史观理论体系的首要问题。二十多年来,我国哲学界关于唯物史观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争论是很有意义的。在这场评论中,主要的观点有:以自然人,以“现实的人”,以物质生产活动或劳动,以实践,以社会存在、社会物质条件,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以社会基本矛盾,以“现实的人”和劳动二位一体,以现实的人、人的需要(包括种的繁殖需要)、劳动三位一体和以需要与物质利益为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重点建设工程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应该吸收这场学术争鸣的积极成果,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重构工作。  相似文献   
113.
20世纪以来,意识形态阐释的多语境化使其被赋予了不同含义,当今欧美国家一些理论家所宣扬的“全球化意识形态论”、“意识形态必然是虚假意识论”、“意识形态终结论”等论断,在我国一些学者中产生了较大影响。要富有成效地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必须澄清人们思想中对意识形态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经济思想是其坚实基础,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其"主体框架","三个代表"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是对这个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只有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认真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产生及发展,科学理解和正确掌握其基本内容,才能更好地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115.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英美生态批评是西方环境危机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文学研究流派。美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学者首先将环境关注与生态思考溶入到文学研究,并以"生态批评"命名这种文学批评方法。随后由于相似的时代背景加上美国生态批评的启发,英国学者也开始在文学研究领域探索生态批评。他们都意识到生态思考对文学研究乃至人类文化的重要意义,共同探索一种蕴含生态关注的文学批评方法。而英美各自的自然风貌与文化特性又使两国的生态批评呈现出不同的理论研究倾向,二者在共同的时代背景与生态批评总旨下,从不同角度进行生态批评理论探索与研究,形成各具特点的当代生态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116.
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30年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与人类学学科体系,科研工作取得累累硕果,理论和方法多有建树,田野调查成果显著,国际学术交流不断扩大。本文重点回顾了民族学人类学界围绕学科建设和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及现实问题所展开的研究。作者认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学科体系目前还不成熟,需要进一步完善,田野调查的科学性以及科学研究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7.
弱势群体保护问题是当今社会,尤其是公法学界所面临的严峻课题。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应采用比较研究、实证研究、文献研究的方法,在继续完善传统公法意义上的相关保障性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弱势群体的社会帮扶制度。弱势群体的社会帮扶制度一方面以服务行政理论为理论依据,要求弱势群体保护由当下的“政治负责”向“社会负责”过渡;另一方面,社会帮扶制度又以公共服务理论为理论支撑,要求政府由高权强制型向怀柔服务型转变。在实践中,弱势群体的社会帮扶制度应遵循政府与社会“两条腿走路”的基本逻辑,而该制度的构建应秉承若干基本思路:破除观念束缚,培育和构建公民社会;丰富社会主体形式,弥补行政保障不足;完善其他社会帮扶途径。  相似文献   
118.
在全球化、意识形势斗争日趋复杂化的今天,高校思政课教师面临教学被边缘、理论被质疑、课堂被僵化等挑战,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时刻保持激情,并积极引导大学生理性认知社会、推进与社会、与历史、与课程、与学生的四维互动式课堂改革来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从而达到思政课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对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百年探索的时代课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第一次对它做了系统的回答。这一探索和回答的过程,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过程。它启示我们,理论创新必须要做到坚持原则、面对时代、尊重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焕发出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120.
列宁时代观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时代观深刻地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学习和领会列宁时代观,可以帮助人们深刻理解列宁主义的理论品质。因此,深刻认识和理解列宁时代观,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