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62篇
  免费   694篇
  国内免费   269篇
管理学   110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63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237篇
丛书文集   2469篇
理论方法论   942篇
综合类   13642篇
社会学   1486篇
统计学   578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294篇
  2019年   345篇
  2018年   328篇
  2017年   364篇
  2016年   360篇
  2015年   483篇
  2014年   1025篇
  2013年   1319篇
  2012年   1218篇
  2011年   1403篇
  2010年   1155篇
  2009年   1178篇
  2008年   1294篇
  2007年   1429篇
  2006年   1297篇
  2005年   1267篇
  2004年   1225篇
  2003年   1140篇
  2002年   1010篇
  2001年   796篇
  2000年   481篇
  1999年   194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Entrepreneurism is widely regarded as being one way in which women can sidestep the sexism of male‐dominated institutionalized work environments and enter into a world in which men and women operate on a level playing field. Yet, in a corpus of stories of female entrepreneurs’ experiences, we noted that being ignored by men was a constant theme. Taking a social constructionist and narrative approach to identity, we analyse the gendered identity work that female entrepreneurs do in these stories and we seek to explicate the process through which female entrepreneurs do not evaluate being ignored by men as sexism‐in‐action. Using positioning theory as an analytical tool, we analyse these stories at three different levels: the here‐and‐now interaction between interviewer and storyteller; the there‐and‐then identity work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storyworld; and the wider societal Discourses that the storytellers enact, and which are enacted by such identity work. Findings indicate that despite making gendered difference, inferiority and lack of agency relevant, the stories are not evaluated as sexism‐in‐action because the female entrepreneurs enact a postfeminist and neoliberal Discourse of freedom, autonomy and choice, rather than a feminist Discourse of discrimination and sexism.  相似文献   
992.
1990年代以来,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研究日趋成为学界的热点话题。从研究的初始阶段、拓展阶段和延展阶段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研究状况进行一次总体述评,可借以探究学界研究的优缺得失,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科学认知。  相似文献   
99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概念的科学意义,在于它具有指导思想表述的总括性、新思想新观念的建设性和民族文化的传承性;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可以有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哲学基础和现代化路径的不同视域,这些不同视域表现了它开放的理论建构能力。  相似文献   
994.
为了超越实证主义和客观主义的法律解释,德沃金坚持认为,必须把基本的权利原则作为具体的法律实践的引导,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正确和适当地制定和应用一种法律.为此,德沃金要求建立一种基于"整体性原则"之上的法律话语理论.但由于坚持了一种"真理符合论"的立场,他并没能对法律话语理论的本质做出正确的解释.为了走出法律话语理论的误区,哈贝马斯提出了一种建立在"真理合意论"之上的法律话语理论.  相似文献   
995.
李忌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9,26(1):110-112,F0003
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之一,陈宏薇教授主编的<新编汉英翻译教程>彰显了鲜明的文化特色,渗透了当代翻译理论,体现了传统与当代翻译研究的有机结合,且练习形式多样化.该教程既有自己的特色,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以此为鉴可以进一步改进教材编写工作.  相似文献   
996.
马克思哲学的历史主义根基:遗忘与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产生之日起,历史主义理论就一直为它内含的矛盾所困扰:既要对事物的相对性和暂时性给予肯定,又要为其寻求确定性根据。在历史主义的诸种类型中,只有与决定论相结合的历史主义,才能避免相对主义的困扰,合理地处理这一矛盾。黑格尔以思辨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历史观,只是虚假地克服了历史主义所必须面对的这一难题。马克思哲学既主张超越性的理想,又要在现实的历史中为这一理想的实现寻找必然性根据,因此它在以历史性原则揭示人的自由的同时,又以科学认知为自由的实现安置了客观性和确定性的基座,构建了一种特殊类型的历史主义。长期以来,由于遗忘了马克思哲学的这一历史主义根基,就出现了单纯从认知进路上和单纯从规范进路上解释马克思哲学的两种倾向。对于完整理解马克思哲学来说,重建它的历史主义根基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7.
胡继华 《云梦学刊》2009,30(4):98-102
怀藏对词语的激情,穿越厚重的文化空间,渴望用修辞手段来支配词语的命运,从而以“灾异”的风格描摹词语的魅力,这应该是刘恪的《词语诗学》的抱负之所在,同时这也就完成了当代诗学的一次大胆的创化。搜罗集体记忆的碎片,通过编织文本的艺术来呈现人类文化历史的残像余蕴,实现宏大的历史与微渺的体验之间的沟通,《词语诗学》体现了全球时代中国诗学的一种可能走向。  相似文献   
998.
政府问责视野中的国家精品课程复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静  董伟伟 《云梦学刊》2009,30(6):116-119
运用新公共服务理论和行政优益权理论分析,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质上是教育部为向公众提供优质的高等教育服务、确保优质资源的开放共享,而与申请国家精品课程的高校签订的行政契约,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集中代表,有权对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给予监督并实施复核。  相似文献   
999.
杨霓 《学术探索》2009,(2):17-21
现代工具理性文明对个体精神的物化作用催生了审美现代性,其思想的核心是,艺术对现实的否定与反抗作用能使个体产生一种内驱力,去质疑现代异化文明,寻得精神救赎并重新确立自我。然而,审美现代性把启蒙现代性置于绝对对立的位置,缺乏合理性;发轫于现代性中的审美主义却要消解现代性,否定了自身的存在;审美主义变成“精英”空谈,陷入固步自封、“自恋”的怪圈,丧失了对大众的救赎功能;艺术的泛生活化和货币化颠覆了审美主义艺术救赎的主旨。这就注定了审美主义无法实现救赎,现代人在寻求精神自由时无奈地陷入了绝望的境地。  相似文献   
1000.
在对“预制语块”、元认知理论的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目前高校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特点,探讨了“预制语块”在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