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2278篇 |
免费 | 3292篇 |
国内免费 | 141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090篇 |
劳动科学 | 26篇 |
民族学 | 2248篇 |
人才学 | 13篇 |
人口学 | 1677篇 |
丛书文集 | 18302篇 |
理论方法论 | 5666篇 |
综合类 | 97891篇 |
社会学 | 4657篇 |
统计学 | 44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1篇 |
2023年 | 634篇 |
2022年 | 911篇 |
2021年 | 1041篇 |
2020年 | 1315篇 |
2019年 | 1242篇 |
2018年 | 1289篇 |
2017年 | 1592篇 |
2016年 | 1786篇 |
2015年 | 2452篇 |
2014年 | 6094篇 |
2013年 | 7348篇 |
2012年 | 7796篇 |
2011年 | 9231篇 |
2010年 | 7590篇 |
2009年 | 7831篇 |
2008年 | 8222篇 |
2007年 | 10526篇 |
2006年 | 10655篇 |
2005年 | 9837篇 |
2004年 | 9367篇 |
2003年 | 9022篇 |
2002年 | 7343篇 |
2001年 | 6106篇 |
2000年 | 3566篇 |
1999年 | 997篇 |
1998年 | 497篇 |
1997年 | 403篇 |
1996年 | 345篇 |
1995年 | 284篇 |
1994年 | 215篇 |
1993年 | 173篇 |
1992年 | 139篇 |
1991年 | 126篇 |
1990年 | 63篇 |
1989年 | 56篇 |
1988年 | 65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96篇 |
1984年 | 100篇 |
1983年 | 71篇 |
1982年 | 65篇 |
1981年 | 59篇 |
1980年 | 50篇 |
1979年 | 52篇 |
1978年 | 46篇 |
1977年 | 16篇 |
1976年 | 11篇 |
1975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建设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法治化是必然要求,其中环境法治不可或缺。中国式的环境法治必然要重视党内法规的特殊法治和治理功能。可从着力发挥党内法规在环境法治中的特殊作用、统筹推进环境综合治理的规范功能、推动构建人类环境命运共同体的制度文明三方面,揭示出环境党内法规所秉持环境系统观、环境效能观、环境文明观的政理法理。环境党内法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环境党内法规所承载上述治理逻辑的规范样态,不仅包括符合《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严格形式要件的狭义党内法规,也包括引领环境法治发展的环境政策、起到监督保障等作用的党内环境规范性文件。从环境党内法规的政治功能和规范效力来讲,将以决议、决定、意见、通知等为主要载体的环境政策视为广义的环境党内法规,符合新形势下环境党内法规体系构筑的核心要义。从目前党内法规体系的构成情况看,起到监督保障作用的党内环境规范性文件成为了主力军,但其数量庞杂又单线作战的实践困境使其亟需完善以形成治理合力。因此,应进一步探讨党的环境政策和党内环境规范性文件向狭义党内法规的有机转化,使狭义的环境党内法规成为环境党内法规体系的主体部分。广义视阈下的环境党内法规,在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发挥着规范、治理与重塑的制度功能。环境党内法规通过将党的不成文的环境文明提炼转化为具有约束力的制度形态,从而使其获得长远的效能力和长期的执行力。环境党内法规通过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赋能,从而全面发挥其环境治理的政治效能、预防效能和发展效能。环境党内法规以党的领导为本质特征的政治结构为环境文明奠基、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本理念为环境文明铸魂、以党规国法共治为保障的外部制度为环境文明塑形,使其实质上具备了打造人类环境文明新形态的重塑功能。需要注意的是,完备的环境党内法规体系对上述功能的系统发挥尤为重要,因此,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党内法规,还有待进一步体系化完善。 相似文献
132.
随着区域协同发展政策战略地位的不断提高,区域协同研究正如火如荼,但现阶段学界尚有待阐明区域协同瓶颈之因并提出解决之法及相应的区域协同新机制。本研究试图聚焦于此,在理论层面梳理区域协同瓶颈产生机制与区域协同新机制,并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推进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进行案例分析与问卷调查,在实证层面检验本研究的两个理论框架。案例分析发现,以机关事务为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存在治理尺度差异,这与中央政策调控共同构成协同的内外动机,驱动成渝地区深化合作意愿,卷入区域协同;与此同时,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在两地机关事务标准化协同工作中亦有所披露,并阻碍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协同发展。问卷调查数据进一步验证案例分析结果:推进协同地区加强行政治理协同、推进治理尺度统一具有紧要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标准化执行助推区域协同发展,标准化的行政治理协同增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互信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消解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此外,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干部协同卷入的奖惩机制不完善,行政治理协同还需大力推进,两地协同仍有较强的地方本位意识。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地方保护现象是长久以来中国实行区域分治所衍生的治理产物,消弭地方保护主义、强化区域一体化思维成为协同瓶颈破局之必然要求,而基于行政尺度视角出发的行政协同治理则可能通过为地区卷入协同建构与区域空间相适配的治理尺度,从而成为区域协同必然的路径选择。并且,协同是基于时间矢量上不断发展变换的过程,地方政府应当通过牢牢把握不同阶段中区域协同"动机—路径—目的"三核心元素以寻求合理的区域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133.
灵活信任、企业家能力资本化与治理--对家族化合伙创业企业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家族化合伙创业企业治理结构进行了研究.以个人信任和权威为主要特征的家族化治理结构,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呈现出阶段性的差异化,对收益索取权和经营控制权的调整是突破治理效率瓶颈的根本.本文指出,信任的灵活性、企业家能力差异度、企业家能力资本化过程等是影响这一过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4.
The failures of previous studies to demonstrate productivity differences across different percentages of incentive pay may be partially due to insufficient simulation fidelity. The present study compar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ercentages of incentive pay using a more advanced simulation method. Three payment methods were tested: hourly, low-incentive, and high-incentive (0%, 10%, and 100%) pay. Four participants performed a simulated work task for 30 6-hr sessions. Productivity under the 100% incentive condition was consistently higher than under the 10% condition for all participants. Productivity under the 10% condition was higher than under the 0% condition for two participants. Results suggest that different percentages of incentive pay may in fact produce productivity differences under more realistic simulated work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35.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help reduce tensions in supply chain social sustainability (SCSS) decisions by providing a common global, contextual definition of social sustainability. This exploratory study utilised an inductive structured interview method to capture SCSS concept meanings. Those interviewed are from, have lived, and worked in developed economies, emerging economies and the base of the pyramid (BOP) economies. The results present a new global baseline definition of SCSS to inform theory and practice by finding that SCSS meanings differ not only between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within the levels as well. Culture, community and whether basic human needs are met all weigh into perspectives of what this concept is and should entail; a broad, contingent definition is most appropriate moving forward for sustainability planning and execution. Further research with stakeholders in more countries and communities is needed to validate our proposal. 相似文献
136.
本文阐述了"壮族史诗<麽经布洛陀>英译与研究"(200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重大社会意义和学术意义,并就其翻译的策略提出若干建议.文章指出,中国典籍英译是沟通东西方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活力,是中国走向世界之路.<麽经布洛陀>(又称<布洛陀经诗>)等壮族典籍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英译是一项具有开拓意义的壮举.它翻开了壮族典籍以至中国少数民族典籍英译的新篇章,标志着中国典籍英译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它将摸索出壮族典籍英译的规律,以指导壮族典籍的整理和翻译活动.基于对史诗的审度,文章还对经诗的翻译提出了"以诗译诗,打造精品"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7.
本文运用人类学理论方法,对在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中普遍存在、内容多元、形式丰富、极富功利色彩的民居灵物进行与之有结构性关联的少数民族宇宙观、宗教仪式禁忌和空间象征几个范畴的解读,以阐释民居灵物所蕴含的丰富的地方性知识和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并时与之相关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策略提出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38.
139.
Gregory Ponthiere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07,84(2):203-230
Whereas period life expectancy constitutes an intuitive indicator of the survival conditions prevailing at a particular period,
this paper argues that, given the existence of welfare interdependencies, that widespread indicator is nonetheless an incomplete
measure of the longevity achievements relevant for human well-being. The central importance of coexistence for human-beings
implies that usual life expectancy measures should be complemented by joint life expectancy indicators, which measure the
average coexistence time under particular survival conditions. After a study of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single’ and
‘joint’ life expectancy indicators, it is shown that joint life expectancy measures tend to enrich significantly the comparison
of longevity achievements across countries and periods. Moreover, the introduction of joint life expectancy indicators—as
a complement to conventional life expectancy measures—into multi-variable indexes such as the United Nations’ HDI is also
shown to affect international rankings of standards of living to a non negligible extent.
相似文献
Gregory PonthiereEmail: |
140.
对于整个中国社会而言,农民工阶层的上向社会流动是事关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优化社会结构、保持社会稳定、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等宏观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我国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工阶层"凝固化"倾向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令广大的农民工上向社会流动为全社会带来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