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7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23篇
人口学   18篇
丛书文集   182篇
理论方法论   58篇
综合类   1302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明清老学内容丰富,在思想上也仍然具有创造性,并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通过梳理《老子》的注解,结合儒道释思想在老学中的融合与老学的民间化进程,对明清时期老学的主要特点、地位与价值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明清时期对老子思想政治功能的阐述达到了新的高度,主张藏富于民,提出如何限制君主权力的问题,同时以儒家的经世思想改造道家的贵身理念,继承了“天下为公”的儒家传统,同时有限度地肯定了私的价值和合理性,由此发展出具有一定政治启蒙色彩的公私观。研究还认为,在儒、道、释三教关系上,明清学者在老学中并不局限于简单的比附,而是注意揭示儒、道、释之间能够互通合一的深层原因,有的以气沟通三教之道,认为儒、道、释各家的修养方法虽然不同,但追求的理想境界却异曲同工;有的从老子“正言若反”的否定思维方式出发进行分析,认为老子并不是要绝弃儒家的仁义礼智,理解老子的思想,一定要注意其“立言之大意”,或正言若反,或反言若正,而老子的主要思想是以修身治国为主,抓住了这一主旨及老子的立言特点,便知“孔老之合一,儒道之同源”。研究表明,随着明清道教发展的下移,其与民间信仰的结合日益紧密,与此相关,明清道教老学中出现了民间化的趋势,这正是道教影响中国社会、文化、信仰的独特方式和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2.
面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出现的新情况,江泽民同志从我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将三者综合考虑,系统、深入地论述了巩固农业基础、推进农村发展、保护农民利益的思想,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江泽民同志的"三农"思想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3.
所谓规范指称"标准化的秩序"。社会规范指的是为社会成员所提供的是非标准和行为指南,因而也是人们具体行为必须要遵循的行为法则。儒家的社会规范可分为两种:一是以"德礼"为核心的积极的规范,其目的在于通过教化的力量来改变人们行为的根本态度;二是以"法刑"为核心的消极规范,其目的在于通过物理的制裁来暂时控制人们的行为。规范必须拥有其合理性。在儒家看来,社会的规范不是来自于近代社会学理论所讲的社会契约,而是来自于自然本身的秩序。因而"三纲五伦"以及"礼乐"、"刑政"等规范都体现着阴阳五行的自然法则。跟近代的社会学理论相比,儒家的社会规范具有以下的特点:其一,儒家的社会规范不是以平等的个人,而是以有差别的个人为前提;其二,儒家规范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实现功利性或者效率性,而在于实现道德性;其三,儒家的规范不是为了实现社会契约,而是为了实现阴阳五行的自然秩序。  相似文献   
34.
复制权是著作权中最重要的一项经济权利,对复制权进行准确的界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对于从平面到立体的转换行为,法律没有做出明确规定。由于立法上的缺位,使得司法实践中对该种转换态度不一。文章拟在分析该类行为的实质及国际通行的做法后,提出该种转换应当纳入我国法律体系之中,以适应经济发展,扩大国际交往。  相似文献   
35.
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是在清政府应对1910年末到1911年初东北三省鼠疫过程中,认识到亟须向国外学习先进的防控经验的前提下召开的。会议由中国倡议并主办,共有来自12个国家的34位正式代表参加。从1911年4月3日(三月初五日)至4月28日(三月三十日)在奉天(今沈阳)召开,其间共举行大会24次,形成决议45项,确定了许多国际通行的防疫准则,为此后的国际防疫合作奠定了基础;同时,这次国际会议也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公共防疫事业的发展。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是由清政府主办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36.
通过回溯《公羊传》里“三世异辞”的脉络,经由汉代董仲舒与何休等人的疏解,明确三世的要旨,从时间与义理两个层面重新把三世放回三统之中,以恢复三世说的本来面目。这一“恢复”有两重意义:一是澄清三世的含义,明了世与统的关联,拒绝以三世来独立描述《春秋》的历史时间;二是将三世重新放回三统之中,进化含义相应减轻,而三统中的承续意义便凸显。以三统观三世,旨在技术时代重新理解奉天法古之意,这对于重今天之“进步”而轻古今“承续”的现代思维有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37.
"三言""二拍"中有关人口贩卖的篇目多达三四十篇,大致可分为亲人贩卖、主人发卖和人贩拐卖三类。人口贩卖既与"钱本位"下的生存压力有关,也与社会黑暗、盗贼猖獗相关。小说对人口贩卖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了封建社会女性地位的低下、忠孝观念对人们思想的禁锢以及明末贞洁观念的渐趋淡薄。  相似文献   
38.
“三个代表”思想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完全一致、一脉相承的。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其理论依据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物质基础。党是先进文化的代表与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原理是一致的 ,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思想条件。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与群众史观是相符合的 ,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39.
对中外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划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国外有“四分法”、“三分法”和“二分法”的分歧 ,国内有“三分法”和“四分法”的争论。笔者否定“四分法”及“二分法”,肯定“三分法”,并对 1997年修订的《刑法》第17条的立法方式提出了建议 ,以期完善我国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  相似文献   
40.
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既是实践党的宗旨所需要 ,也是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为此不仅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都必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更要在各项工作中坚持以民为本的思想 ,着力解决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要抓准、抓实在和切实抓出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