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民族学   30篇
丛书文集   45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35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研究彝族的尼木挫毕,但鲜有学者对仪式中的生殖崇拜象征做系统的研究。彝人自古以来盛行祖先 崇拜,重视人口繁衍。祭祖送灵的尼木挫毕仪式是彝人祖先崇拜的核心仪式,该仪式不仅体现子孙后代的孝心,同时也是子孙 后代向祖纰亡灵祈求生殖繁衍、家支人丁兴旺的仪式。以调研的凉山州甘洛县吉克家的尼木挫毕为例,探讨彝族生殖崇拜在 该仪式中的象征化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22.
中国当代朝鲜族诗人南永前的图腾诗以民族图腾诗这种文化原型为表现对象,传达的是整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心理。诗人借助图腾意象展现了民族文化心理的丰富内涵,使得历史与现实交汇、审美与人生同构,进而完成了对民族之魂的重铸。  相似文献   
23.
本文认为可以从社会学角度获取生态神话母题的当代价值,深刻认识和顺应生态环境规律,创造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4.
一度有人认为中华文化的图腾祖先是狼,但我国北方的考古学发现表明,熊作为崇拜偶像出现在5500年前牛河梁女神庙之中,而且,与神话传说中的华夏始祖黄帝直接有关联的,看来也是熊。再参照北方萨满教传承中的有关熊的仪式、信仰和观念,结合上古时期楚国君王姓熊的事实,可以知道,龙的传人之中当有重要一部分为熊的传人。  相似文献   
25.
论唐传奇中女性形象的升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唐代传奇中女性形象的升华轨迹不仅可以清晰地感觉到"男尊女卑"的社会意识已经开始的意义深远的动摇还可以倾听到唐代男性带动女性走向解放的步伐,对认识唐传奇中女性命运在中华民族妇女解放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6.
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年都乎土族"於菟"的祭祀程序、供品及祭祀目的和西方酒神崇拜的程序、供品及祭祀目的对比分析,对土族"於菟"祭祀和希腊酒神祭祀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透过"於菟"表层的社会现实,触及其深层次的宗教文化象征,探寻人类共同的认知方式,揭示"於菟"舞祭中蕴含的生命和自由的本质及酒神崇拜的实质。  相似文献   
27.
服饰源于图腾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腾崇拜是人类在原始社会时期普遍存在的一种宗教信仰,原始人认为自己的氏族都来源于某一种动物、植物或自然物,并以之为图腾。为图腾崇拜所激发,远古人类的生活、艺术中留下了许多图腾的遗迹。在远古时候,图腾艺术往往以固定和非固定的人体装饰进入服饰境界。固定的图腾人体装饰主要有文身,非固定的图腾人体装饰有画身画脸和衣装饰物等。倘若划分阶段,第一步为画身,进一步文身,最后演化为衣饰覆盖装身。无论是画身画脸,文身,还是向服饰本身过渡,都是一种或浓或淡的图腾同体行为,都具有神圣的意味。因而,图腾人体装饰具有服饰发生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8.
偶像崇拜的多维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偶像崇拜始于原始图腾崇拜,是人类社会中一种排他、自大、独恋的盲目性愚妄性心理现象,偶像崇拜有有形与无形、显性与隐性、真实与虚假等不同类型。历史表明,偶像崇拜会造成巨大的不良后果,其救治之道在于培育科学怀疑和求真探本精神。  相似文献   
29.
“法先王”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影响极大,这与周代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其主要表现有:周代“神祖二元”的宗教观与祖先崇拜的空前强化;周代农业的强势主导地位与长期定居生活模式的促进作用;周代宗法制度的特殊影响;周代前期统治的成功以及周代巨大的历史影响力。  相似文献   
30.
论何其芳延安时期的心灵改造与文学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时期何其芳心理发生曲折变化。初到延安的何其芳陷入盲目快乐之中。整风运动中,何其芳因为诗歌的个人主义情调而遭到批判。经受改造的痛苦与艰涩无奈,何其芳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全面反思和清算。在认真地学习改造之后,何其芳再也没有以前那种盲目快乐与艰涩无奈,而是一种单纯的皈依与迷狂崇拜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