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9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94篇
管理学   22篇
民族学   118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585篇
理论方法论   122篇
综合类   3146篇
社会学   51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345篇
  2006年   307篇
  2005年   319篇
  2004年   301篇
  2003年   261篇
  2002年   219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Occupational segregation by sex remains the most pervasive aspect of the labour market. In the past, most research on this topic has concentrated on explanations of women’s segregation into low paid and low status occupations, or investigations of women who have crossed gender boundaries into men’s jobs, and the potential impact on them and the occupations. In contrast,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a small‐scale, qualitative study of ten men who have crossed into what are generally defined as ‘women’s jobs’. In doing so, one of the impacts on them has been that they have experienced challenges to their masculine identity from various sources and in a variety of ways. The men’s reactions to these challenges, and their strategies for developing and accommodating their masculinity in light of these challenges, are illuminating. They either attempted to maintain a traditional masculinity by distancing themselves from female colleagues, and/or partially (re)constructed a different masculinity by identifying with their non‐traditional occupations. This they did as often as they deemed necessary as a response to different forms of challenge to their gender identities from both men and women. Finally,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these responses work to maintain the men as the dominant gender, even in these traditionally defined ‘women’s jobs’.  相似文献   
32.
民间舞蹈与民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 ,民间舞蹈寓于民俗文化之中。民间舞蹈是民俗文化整体中有形传承的重要体现 ;民间风俗又为民间舞蹈增添了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并提供了内容、气氛以及广阔的传承和发展空间。看一个舞蹈 ,了解一个民族。民族文化像一个纽带 ,将舞蹈艺术与民间风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使舞蹈艺术与民俗文化互相渗透 ,互为依托 ,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33.
高等院校中网络技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渗透和替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普遍应用,网络教学对传统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本文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方式中网络技术应用的范围和现状出发,分析了教育方式网络化的基本特征,并就网络技术变革传统教育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4.
旅游商品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商品除了具有实用、纪念、审美的价值以外,还有研究民族发展、民族文化的价值。本文从中国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等方面来探讨旅游商品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为旅游企业开发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的高品位旅游商品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行政文化也进入了激变再生的重要时期。考察我国传统行政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其历经原始社会后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传承中,一个非常鲜明的基本特征就是宗法化倾向,这一倾向表现在行政文化功能的实现过程中就是它的浓郁的人情化色彩。因此,要进行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就必须思考对传统的行政文化进行改造并保持行政文化效能健全与连续的问题,这也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36.
我国目前的德育内容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需要 ,有必要对其进行重构。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应从传统道德的继承、市场经济的要求、科技伦理道德的发展三方面对德育内容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37.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先进文化,它对中国历史前进和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要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而增强高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8.
中国近期电影的后现代性价值体现在追求民主、自由和平等,要求形式的多元和文化的共享,它冲击了传统观念、增加了电影类型和丰富了电影技术等方面,后现代电影满足了后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想像,对中国本土电影的发展将会产生一定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39.
对微观辨证整体化研究 ,认为目前一是应该对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进行总结 ,对异病同证者及同病异证者的宏观症状进行循证医学研究 ;对异病同证者及同病异证者的微观指标进行循证医学研究 ;最终寻求宏观整体指标与微观整体指标的结合 ,从而使微观辨证升华到微观层次上的整体化水平。二是进行基因组学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寻找与中医证候相关的基因组 ,从而实现中医证候研究的基因水平上的整体化。  相似文献   
40.
陈忠实的<白鹿原>是我国当代长篇小说创作中不可多得的含义深刻的作品,它体现了作者对传统道德文化回归的深切渴望,但同时又流露出作者对传统道德伦理的矛盾心态.小说中田小蛾等女性形象的塑造正是这种矛盾心态的体现,作品一方面表现她们在伦理道德束缚之下的不幸命运,一方面又以传统的道德伦理为准绳来审视和评判她们,使她们成为回归传统、重塑道德的理所当然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