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83篇 |
免费 | 137篇 |
国内免费 | 10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4篇 |
民族学 | 179篇 |
人才学 | 1篇 |
人口学 | 15篇 |
丛书文集 | 653篇 |
理论方法论 | 142篇 |
综合类 | 3652篇 |
社会学 | 52篇 |
统计学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38篇 |
2020年 | 48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42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64篇 |
2015年 | 98篇 |
2014年 | 236篇 |
2013年 | 140篇 |
2012年 | 277篇 |
2011年 | 336篇 |
2010年 | 290篇 |
2009年 | 276篇 |
2008年 | 294篇 |
2007年 | 419篇 |
2006年 | 375篇 |
2005年 | 371篇 |
2004年 | 361篇 |
2003年 | 296篇 |
2002年 | 257篇 |
2001年 | 218篇 |
2000年 | 102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夹缬是一种拥有民间传统工艺的纺织品,亦是最古老的一种印染技术。夹缬特殊的生产工艺和用材用料使它具有一种独特的美学特性。夹缬图纹中的形状、表现形式等揭示了其图纹中内在的视知觉意象,反映了以中国"天人感应"与"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宗法伦理、图腾崇拜和民俗信仰的文化内涵。夹缬图纹的象征意义具有独有的社会价值:在设计夹缬图纹时,当代工匠以永嘉昆曲与温州婚嫁习俗为元素进行创作,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和特色习俗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夹缬繁复精细的雕刻过程具有独特的工艺价值;夹缬中的靛花是由板蓝根和青黛组成,其无色素融合符合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环保理念与加工产品的诉求。 相似文献
72.
中国传统纠纷解决机制的主要特征有纠纷解决方式的多元性、以避讼为直接目标、诉讼审判的伦理教化性、以“社会生成法”为主要适用规则。这些特征予我们以如下启示:纠纷解决的国家方式与非国家方式并重,且有相应的联接机制;能有效解纷的社会应该是一种有限自治的社会,法律并非在所有纠纷解决中不可或缺;纠纷解决机制应该是成本最低、最能促进和谐的机制。贯彻和实践这些启示,可能是中国建成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73.
阳萍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4(4):99-101
虽有学者认为巴人有自己的文字,但学界总体却认为巴人及后来的土家族并没有独立的文字,起码是没有成体系的文字。实际上长期以来,土家族都习用汉字,故而其民俗中汉字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俗文化中一朵永开不败的奇葩。 相似文献
74.
李晓晨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4):83-87
民国时期华北农村由于受社会文化因素、生存环境以及教育和认知水平的制约,迷信观念严重,迷信风俗盛行,迷信组织众多。这些迷信风俗尽管主要是对传统迷信风俗的遗存与继续,但在近代科学文明的冲击下,它在地域、人员、内容及功能与危害上仍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点。 相似文献
75.
民俗文化随社会历史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都市民俗文化的变迁主要表现“泛化”,泛化的根源在于历史原因、民风变革、心理原因、科技进步等。 相似文献
76.
陈鹤鸣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41-45
中国传统文化重宗法人伦 ,西方文化重个体自由 ,这是中西文化根本差异所在。在向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过渡与发展的过程中 ,中国必须革新重宗法人伦而轻个体自由的传统文化 ,而重个体自由的西方文化及其西方文学为这种革新正可提供有益的借鉴。中国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学运动的历史证明了这种借鉴的必要性与巨大意义。 2 1世纪的中国仍要反封建 ,仍要继续文化革新 ,仍可从西方文学中获得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7.
马淑霞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2):84-87
本文认为基于网络教学的特点和目前的软、硬件条件,网络教学必须和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才能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特色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两者结合的过程中,应把握好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和团队协作教学的原则.尽管目前网络教学存在着种种困难,但是,如果我们能将网络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妥善结合起来,必将使大学外语教学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78.
程宗璋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4):28-33
在中国法律现代化的进程中 ,法律家和法学思考者们都应正视现代法制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联系。这种联系不只表现在法律与政治关系的模式和因变法而引起的制度文明模式的变迁上 ,更值得关注的是 ,这种联系与中国历史内在性的源流关系。它提示我们 ,在面向未来为理想社会创设法制时 ,不能放弃对自己历史文化资源的解释权 ,而应以积极的姿态来挖掘、引导、弘扬其中的优秀成分 ,构成不悖于世界共性的现代中国的特色部分。有鉴于此 ,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现代法制建构中的转化 ,必须谨慎操作 ,做到有所限定、有所转换、有所扬弃 相似文献
79.
公众法律意识问题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夷芳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1):26-31
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在从传统社会到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法律与现代中国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当今 ,公众法律意识的淡薄已成为了推行法治的一大障碍。这种观念上的滞后有其来自传统社会结构、文化、生产方式等深层次的原因 ,与今天的市场经济、民主与法制建设和全球化的大趋势格格不入。我们有必要通过法律认知、法律感受到法律最终被信仰 ,使公众的法律意识从淡薄到投入 ,进而从根本上确保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0.
胡付照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5):64-66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 ,已经越来越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在校生规模日益扩大的今天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 ,在校大学生除必须完成专业科目的修习外 ,还应该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传统优秀文化 ,并以此来丰富和提高人文素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茶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与完善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