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68篇
社会学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客家人东迁台湾后,传承发展了"自强不息、开拓创新","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爱国爱乡、无私无畏"等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是台湾客家人繁衍生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同时也有力佐证了海峡两岸客家人血肉相连、血浓于水,海峡两岸中国人同根同祖同文化。充分挖掘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对推动两岸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2.
从"风"到风俗的意涵演进体现为如下文化化历程商周及春秋早期,"风"被神化并呈现出自然律与文化化相结合的特色;春秋早期到中后期,"风"渐次出现牝牡相诱、风气、采集、民间音乐等义项,展现出文化化的群体品格;春秋后期至末期,官方将先王之乐的风教作用与群体文化直接相连,提出"天子省风以作乐",风俗之义最终脱离民间音乐,具有了意识形态品格.这一历程启发荀子首倡"移风易俗"命题,显示了先秦官方文化政策的形成背景.  相似文献   
23.
谚语的民族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谚语是民族的智慧、经验的结晶,也是民族语言词汇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谚语.它从产生到发展都与民族的种种特性紧密相联.谚语反映了民族的历史事迹、自然风貌、文化传统、心理状态、乡土习俗、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认识谚语的民族性对了解、研究民族的历史、社会、文学、心理、民俗、语言都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4.
在全球化的现代性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模式发生着变化,人们试图或实际上已经把人文学科边缘化了,人文精神、人文素养逐渐在失去,反观中国与西方的人文传统,并非如此。重构人文学科和人文素养需要世界性、全球性的广阔视野,以跳跃的方式抓住几个时空连接点探讨下去。  相似文献   
25.
"移风易俗":中国古代的审美意识形态命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移风易俗"是中国古代的审美意识形态命题,它在古代美学史上的发展可分为四期:先秦,荀子基于性恶论,主张以音乐和谐情感的作用,弥补礼义强扭人性的刻意、划一之偏,首次提出具有鲜明意识形态性的移风易俗命题;秦汉之际,<乐记>从理论上进一步突出了命题的意识形态性,而<吕氏春秋>、<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修正并重新解释了该命题;到汉代,由于谶纬迷信的泛滥,命题的意识形态性在董仲舒<春秋繁露>中被相应地神学化,后经<白虎通>的阐释,该命题被正式颁布为官方意识形态;魏晋时期,嵇康从道家自然人性论出发,否定了音乐移风易俗的道德性、神学性及政教性,弱化了命题的意识形态性.  相似文献   
26.
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西方文化特别是启蒙价值的冲击下,儒家的核心价值--仁、义、礼、智、信这些儒家传统已经基本上被解构了.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五四"时代的文化精英对儒学的批判仍显肤浅和不足,启蒙仍未深入;另一方面,儒学必须对西方的强势有所回应,儒学的发展尽管障碍重重但它仍有转化重生的机缘.  相似文献   
27.
西方环境伦理学对非西方国家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追溯了西方环境伦理学在西方近代自然诗、风景画、景观园林和博物学中的起源,指出西方环境伦理学对于非西方国家的借鉴作用,但非西方国家不必照搬西方环境伦理学中那些有争议的概念,而必须从自己的传统研究环境伦理学。  相似文献   
28.
以历史的视角分析了当下中国存在的三种并立的文化传统,并论述了它们存在的历史必然性,然而它们有其各自的道德范式,因而存在着内在的紧张或范式间的张力,这必然影响道德教化层面典范的树立,要消除道德典范树立上的困难,就要寻求新型的或能够整合三种道德范式新范式。  相似文献   
29.
The domestic hom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migration, home becomes even more meaningful as a site for socialization, since it provides—next to the Internet, cultural events and places of religious worship—one of the few sites where young children can learn about their parent’s cultural and religious traditions in their new homelands. Grounded in data gathered through ethnographic fieldwork, this article seeks t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ways in which the domestic space of home is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through which young Sikhs who are growing up in Finland are made familiar with their parents’ religion. To reach this objective, I will examine home as a “cosmos of senses” that has been created by its inhabitants and the practices they perform in the course of everyday life. Applying the ethnographic lens in the study of the domestic home of Sikhs will also help us to gain a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Sikhism as a lived religion, as the findings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show.  相似文献   
30.
印尼华文文学语言的特点有三点:第一,印尼华文文学语言的构成语种以汉语普通话为主体,兼及印尼语及当地土语、英语,还有中国粤闽方言以及古汉语等。第二,印尼华文文学语言既有汉语所固有的汉民族传统,又有印尼的地域特征,同时还有强烈的社会色彩。第三,印尼华文文学语言有着自身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