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7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26篇
管理学   55篇
民族学   46篇
人口学   50篇
丛书文集   383篇
理论方法论   100篇
综合类   2433篇
社会学   45篇
统计学   9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295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格萨尔》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历史悠久,结构宏伟,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气势磅礴,流传广泛。从分布的格局上看,《格萨尔》的流传有若干个点,四条线和两个面。点连成线即东北线、东南线、南线和西线四条线。线铺成面,即东北线向北在蒙古草原驻足,又向四周辐射,形成以蒙古草原为中心的蒙古族《格萨尔》传播面,东南线、南线和西线铺成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藏族《格萨尔》传播面。  相似文献   
72.
民族地区乡村经济中的主导经济行为模式至少存在四种类型。民族地区人们的经济行为大致有三种基本的动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有五种主要因素在改变着这些经济动机体系和行为模式,一是乡(镇)政府、具有准政府性质的村集体组织以及其他各种组织的推动、示范和劝导作用,二是体制改革的推动或压力,三是文化移入的诱导或冲击,四是内部创新行为的出现,五是特定文化传承的激活。  相似文献   
73.
I. Introduction
This topic was inspired by the findings of the ethnologist Lin Yaohua who investigated the Yi in Liangshan,and discovered that what distinguished the Yi from other ethnic groups wa...  相似文献   
74.
周梅 《民族学刊》2015,6(3):49-52,113-115
在当下市场经济驱动下,催生出所谓的民族色彩经济的概念,但民族色彩语言的设计运用有表面肤浅的倾向。本文从侧重分析羌族色彩的运用模式研究,结合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象征意义,解析该民族的文化密码。以满足羌族产业化发展的需求,对羌族服饰色彩语言传承、发展与创新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
中华民族对待动物的古老原始神话思维对当下文学创作具有潜在影响,在与现代思维理念相交融、碰撞之后发生现代转型,并且这种转型以一种相对固定的母题模式呈现在“动物叙事”文本表达中。原始动物神话的派生形态:动物自然神话与动物图腾神话的溯源研究,导引出动物原型母题中动物作为自然象征、动物作为人的本质性象征两大核心叙事维度,进而深入到对其神话原型母题模式与类型衍生的探讨。  相似文献   
76.
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重要联接点,具有极其重要的区位优势。依据重庆独有的发展优势,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对重庆市“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支撑点”的定位要求,提出了优化对外开放的良好环境、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创新产业业态等方面的发展思路,以期实现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同重庆自身特点的深度结合,为将重庆市打造成为内陆开放的新高地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77.
诗界革命是多元发生的、本土化的、保守的汉诗改良运动。它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既有诗的因素,更有政治体制和文化思想变革等非诗的因素。晚清诗坛的进步势力与保守势力既对抗更和解的局势决定了诗界革命的保守改良性质。保守也来源于那些热衷改革的进步文人,他们在政治体制上不得不“全盘西化”,为了求得心理平衡,甚至因为自卑而产生自负,他们更加重视甚至高估本土文化,加上当时对外国诗歌的“先进性”的了解远不如对外国科学及政治体制的了解。古代汉诗特别是定型诗体格律诗体成了封建专制的象征物和封建文人聊以自慰的心理寄托品。在社会改革大潮冲击下,他们只愿意对汉诗进行“本土化”改良。因此诗界革命只在汉诗的语言特别是词语上作了适度的改良,根本没有涉及到汉诗文体的两大基本成分——诗体和诗家话的实质性变革。诗界革命采用保守的改良方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8.
汉末魏晋辞赋"人神相恋"的同题之作,大都表现出丽色-爱悦-自持-分离-怅惘的情感模式,反映了人神邂逅之际或人神爱慕之时,一种来自生命本能的爱悦与内心礼防之间的冲突,以及这一冲突下不得不分离的怅惘.这种脱却外在政治寓意与伦理道德的情感主题,在志怪小说中因"志怪"的外衣而得到更加真实的再现.这一时期的辞赋作家将辞赋虚构的文体特征与创作主体第一人称叙述模式相结合,利用赋体的铺陈功能以及颂与讽的表达效果与模式,让辞赋适时地承担了这种情感主题的表达.随着南朝诗坛声色大开、宫体诗兴盛改变着人们对女性的审美态度,此类辞赋创作在南朝逐渐衰弱.  相似文献   
79.
公共选择理论的“经济人”研究范式主要包括经济人假设、交易政治学和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三部分。通过对这种范式的私益内涵分析和利弊分析,指出其在革新传统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同时也具有自身不可克服的局限。借鉴“经济人”研究范式对我国政治学乃至经济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80.
生态旅游与旅游生态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多年来,生态旅游在中国的发展虽然很快,但理论上悬而未决的争论还较多,集中表现在生态旅游是旅游产品还是旅游发展模式、生态旅游是高档旅游还是大众旅游、生态旅游对象是自然区域还是可以包括地方文化区域等三个方面。同时在发展过程中,生态旅游在中国的实践中也出现了很多非生态化现象和"泛化"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是由于将生态旅游与旅游生态化混为一谈造成的。本文通过对"生态旅游"、"旅游生态化"的辨析,对相关问题作了初步解答,并试图还原生态旅游的本意,探索今后生态旅游发展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