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21篇
社会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企业最本质的特征是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尽管法人的人格独立推动了投资的增长和资本的积累,但同时也为股东滥用公司的法律人格提供了机会,导致了一系列的"公司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我们称之为公司人格否定。本文首先从公司人格否定理论产生的背景、意义以及构成公司人格否定的必要条件等方面作出理论铺垫;其次,逐一分析这一理论在我国适用的四种情况;最后,从实践操作上提出可供参考的几点合理化建议,以期填补我国关于这一领域的立法空白。  相似文献   
102.
美国行为主义政治科学研究以科学主义为特征,是适应关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实证主义在其它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而发展起来的。具有其历史必然性。行为主义研究方法在政治科学领域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实证主义的兴起,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行为主义的盛行,以及60年代以后的后行为主义时代。从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来看,以行为主义为代表的科学主义趋势与马克思首次将对于历史的研究变为科学具有一致性。美国行为主义政治科学研究正在经历从统一到分化,再到高度分化和高度统一相结合的否定之否定过程。  相似文献   
103.
本文根据肯定否定两种不同内涵的区分,认为:从客体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推出既不能肯定一切又不能否定一切。混淆了两种不同含义的肯定否定;根据社会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认为:既不能肯定一切又不能否定一切的观点,混淆了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本文还探讨了作为社会规律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如何影响主体对社会客体的肯定否定形式的。  相似文献   
104.
程度副词"很"与"太"的用法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与"太"都作为绝对程度副词虽然在基本的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有很多共性,但是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因此留学生在使用"很"与"太"时常易混淆.本文拟从"很"与 "太"的语义内涵、对句类句式的选择、语法功能、与否定词"不"的组合、修饰动宾结构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以求留学生在使用"很"与"太"时减少出现偏误.  相似文献   
105.
现代汉语口语中的“X(啊)X(啊)的”、“X(啊)Y(啊)的”两个结构在形式上相似,表义上也较相近。文章考察了两种结构中X、Y的类别,限制以及两类结构各自的语法意义,并从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以及对否定词和代词的选择方面讨论二者间的差异,最后指出结构中的“的”字并非可有可无。  相似文献   
106.
否定与叛逆:新历史小说的精神姿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历史小说作家对历史或现实均采取了一种怀疑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新时期西方哲学思想,如存在主义、现代主义等直接影响的结果,同时也是传统历史文学的自由精神的延续。在小说中,这种自由则主要表现为对“边缘”人的挖掘与表现;肯定世俗生活;创作主体的想象充分得以发挥等。其中,女性作家的创作是非常突出的,这与她们所处的历史边缘地位的身份十分契合。总而言之,作家对历史的自为之路使历史文学变得丰富灵动。  相似文献   
107.
论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肯定与否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在中国逻辑史研究领域中出现了一种全盘否定论 ,对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发展不利 ,需要用辩证法关于肯定、否定关系的观点予以评论 ,以分清是非 ,推动中国逻辑史研究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8.
取得时效制度已经被大多数的国家所承认 ,而我国的民法通则并没有规定取得时效制度。学术界有两种观点 ,一为肯定说 ,一为否定说。笔者认为我国在制定民法典时应建立取得时效制度 ,采用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立法体例  相似文献   
109.
主体与客体乃是普遍联系之网中矛盾着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主体与客体之间还呈现出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运动过程。通过对主客体所进行的辩证审视,我们应当意识到:强调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言具有突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0.
李莉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4):161-163
本文提出理解和翻译否定句时不能拘泥于原文表层结构的否定,要忠实于原文,译出此类否定结构的肯定意义.希望能对英语学习和翻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