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7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88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胡宏是性本论者,也是性善论者。但历来讨论胡宏,都没有对他论性的层次予以相应的说明,以致于误将胡宏当成了"心性本体论者"和"性无善恶论者"。倘若对胡宏论性的层次和特点进行历史的客观分析,胡宏作为"性本论者"和"性善论者"的历史本来面目就会被重新揭示。  相似文献   
52.
房地产企业按规定修建的人防设施其产权界定较为模糊,使得其成本扣除也不明确。在土地增值税清算过程中,由于上位法规定的笼统,使得各个地方出台的政策也不尽相同,其成本是否可以扣除急需一个明确规定,以保证清算能够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3.
自觉地批判传统西方哲学的实存观是进入生存论理解的直接前提。实存观具体表现为超验实存观和自然主义实存观两种形式 :超验实存观契合于西方的神学文化传统 ,其实质是用无限性的先知先觉意识直接替代了人们对生存有限性的自我意识 ;自然主义实存观契合于人基于经验意识的无神论精神 ,它看到了人生存的客观自然属性 ,但却同时把人的生存完全还原为一般生命物的存在。两种实存观的根本症结都在于实体性地看待“生存” ,难以上升到对人生存的意义理解  相似文献   
54.
雅各比在其康德批判中洞见到了整个现代哲学的虚无主义倾向。通过对康德“先验对象”理论和时间性的想象力学说的考察,这种倾向可以被明白地洞见到。“先验对象”被看成是思维构造出来的意识相关项,而时间性想象力就是思维的自构造和自成形活动。雅各比认为,这是混淆了构造性时间和发生性时间的结果,但费希特却在他的启发下,力图深化康德的道路。双方从而产生了多次论争,且德国古典哲学的进程受此影响极深。而这条道路的现代继承者海德格尔,同样也面对雅各比式的质疑。  相似文献   
55.
在数学推理中,除演绎推理外,尚存在另一类推理;也就是逻辑学中增加了从数学推理中揭示出的另一类推理;并且对演绎推理的传统表述进行了澄清,作出准确的表述。  相似文献   
56.
因果必然性问题,关涉到自由(自由的因果性)和必然(自然的因果性)的关系问题.康德不否认自由和必然的同一性,只是否认了人认识此同一性的可能性.但是,康德并没有彻底割断自由与自然的联系.通过先验自由的直接联系,我们可以发现自由与必然的本源的统一性.通过这个本源的统一性,我们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因果问题,并且对康德因果问题解答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57.
抵扣权范围主要研究符合什么条件的进项税才可以抵扣这一基础理论问题.为了确保增值税中性原则和作为一种仅对私人消费征收的税的属性以及维护纳税人权益,需要避免对与经济活动相关的进项税抵扣权进行任何限制.根据对基于征税交易目的的使用这一抵扣必要条件的解释,增值税抵扣权实施应具有立即性、完整性和全面性的特征.当纳税人同时从事征税、免税或不征税交易时,需要根据(预)比例抵扣制度来实施相关的抵扣权.对于一些通常以最终消费为目的使用的货物或服务,抵扣权可以直接限制,但是构成企业自有活动客体的除外.  相似文献   
58.
蒲风是中国诗歌会的骨干人物。他不仅撰写了大量的白话新诗,还积极探讨诗歌理论。蒲风诗论在其诗歌创作中有着完美的演绎,既贯穿着"捉住现实"的精神,也不断地创造着诗歌的新形式。他以自己丰厚的诗歌创作实绩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诗坛增添了光彩,也为新诗走向大众化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相似文献   
59.
为什么康德对范畴的先验演绎写了两个阐释?我的回答是康德对对象的多种表述实际上是统一的,他的范畴的先验演绎是为了解答范畴为什么能对对象先天有效。他的两版演释都是为了这同一目的,而之所以写了两个阐释,除开第一版演释写得晦涩难懂之外,更主要是因为第一版演释并没有全部完成演释的目的,而第二版演释则发展完善了第一版演释。第一版演释康德所分析的对象是Gegenstand,是狭义的对象,只证明了范畴对此对象的客观有效性。第二版演释康德所要证明的仍是范畴对对象(Gegenstand)的先天有效性,但他这次则是从宽泛意义的对象(Ohjekt)入手,首先证明范畴对对象(ObjekI)有客观有效性,其次再证明范畴对对象(Ohjekt)中的狭义的对象(Gegenstand)有客观实在性,从而更加全面地证明了范畴对对象的先天有效性。  相似文献   
60.
自我意识概念在德国古典哲学中,首先由康德确立,在费希特那里,自我的概念被当做了一种哲学原则来使用。这一原则又被谢林所发展,直至过渡到黑格尔的哲学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