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5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367篇
理论方法论   66篇
综合类   2044篇
社会学   77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8 毫秒
301.
董仲舒诠释<春秋>的具体思路是"析辞-解指-本事-原志".其中包括两个层次:以语言分析对文本进行诠释的"析辞-解指",以背景诠释、法则诠释和心理诠释对文本所涉及的历史事件进行诠释的"本事-原志".这一"以史释经"的方法将重点放在"经",往往是牺牲了史学的客观性以迁就经学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02.
本文从汉语和日语的动词对比来分析它们在句子意义上的特征.日语动词由于有自动词和他动词的存在,它们在体现动词的"有意"和"无意"上分工明确.汉语是独立语,动词语意受大的语言环境的影响较大,所以汉语动词的"有意"和"无意"没有明确的界定.因此,笔者认为汉语句子里面是以动词为中心,外围成分向内影响,最终决定动词的有意或者无意.而日语正好相反,是以动词的有意或者无意为中心,从内向外围成分影响,最终决定整个句子的有意或者无意.也即是说,汉语是大的语言环境意合后决定中心动词的意向性,日语是中心动词的意向性决定整个语言环境意合的意向性.  相似文献   
303.
在双语教学中,如何利用它门之间的正迁移并克服其干扰,是外语教学心理学中的首要问题,只要认真研究并掌握其规律,就能使学生较好地获得语言知识.  相似文献   
304.
文章以现代音义分析法论证了六组同源词,即:该与垓同源,词源义是具备;讓(让的繁体)、攘与禳同源,词源义是推;誉与举同源,词源义是称举;诐、皮、披、破、簸与铍同源,词源义是破析;诐、坡、波、颇、陂与跛同源,词源义是不正;讦、揭、楬和碣同源,词源义是高举。  相似文献   
305.
"过继"是个一般词汇,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词义呈现泛化趋势,结果是近些年"过继"的对象除原来专指"儿子"外,还常常被用来指"女儿",甚至指"孙子".本文认为至迟从元代开始"过继"的外延就已经扩大化了,<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已不能囊括客观事实的新变化,其释义应该修改以做到语言与客观现实同步;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时代的演变,"过继"的本义和引申义此消彼长,引申义将会取代本义而成为常用义.  相似文献   
306.
取象完全一致,但喻意不尽相同甚至截然不同的"象同意异"现象与取象全然不同,喻意却大致相仿甚至完全一样的"象异意同"现象在先秦诗文中大量存在,成为先秦诗文比兴手法运用的一大特色,文中主要研究探讨形成这一现象的诸多原因、所取得的独特效果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07.
赵霞 《理论界》2014,(4):94-97
体系化是科学的重要特征。法学作为一门科学,必须进行体系化。法律制度的体系化有逻辑建构法、利益建构法和价值建构法三种方法,而构建"内部体系"的利益建构法和价值建构法对知识产权法的体系化更为重要。在体系化过程中,以知识产权的类型化为基础,通过确定知识产权类型的"意义",并把知识产权分为关于"美"的知识产权、关于"用"的知识产权和关于"区别"的知识产权,可以初步建构知识产权法的"内部体系"。  相似文献   
308.
隐喻从属于认知范畴,与人类的语言、思维方式以及文化系统有着多方面、深层次的联系。本文从英语词汇教学中基本词汇的感知、词义拓展以及新词学习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英语教学过程中认知隐喻的应用情况,试图为广大一线工作者开展英语词汇习得教学提供有益的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309.
王弼之“无”,来源于对汉代有神论与自然思想的超越,对人格评判标准的启蒙,也是当时学术“名实”和“言意”之辨在王弼玄学思想上的必然体现,“无”更是对感性世界的直接抽象。厘清“无”之起源的哲学基础,有利于把握“无”之基本含义和特征:“无”并非只有单一含义,也非纯粹知识性的形而上,而是以现实社会经验为根基,以人心涉求为导向,具有深层次社会性的价值观念。以之为背景,就会有利于选择适当的研究思路,纠正过去研究“无”的有所失,有所偏,为全面正确理解王弼哲学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10.
广州方言底层词"栏"与"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方言中的底层词,除保留在地名和口语中之外,有的既是口语词,同时又是构成地名的词语,本文所讨论的"栏"与"墟"就是这一类词语。通过对它们在广州方言中的留存、变异以及衍生出来的系列词语的考察,不仅可以探索它们从少数民族语言进入到汉语的过程,更能深入地了解粤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的关系,而且对认识社会经济的发展给词义演变所带来的影响,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