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1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27篇
民族学   60篇
人口学   33篇
丛书文集   183篇
理论方法论   85篇
综合类   1026篇
社会学   171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1.
入世后县域经济发展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入世贸组织,既给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又使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对此应积极进取,沉着应对,结合本地区实际,理出可行思路,拿出过硬措施,趣利避害,走出具有本区域经济发展特色之路来.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of racial composition to neighborhood population change from 1910 to 1990 in the Cleveland metropolitan area.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long-term dynamics of urban neighborhood change, we focus our analysis upon the longitudinal relationship of race,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life cycle stage to changes in neighborhood population densities. First, we find that the more established neighborhoods of the African-American community have experienced dramatic declines in population since 1950, a pattern that represents a clear change from the earlier part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Second, population loss is experienced through a variety of mechanisms, including the demolition of dwellings, the increase in housing vacancy, and the decline of household size. Third, much of this population loss should be interpret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high economic distress, occurring most frequently in older African-American communities. Over time, economic distress appears to be more important than race in and of itself in leading to the loss of neighborhood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条件下入世的。因此 ,探讨民族产业如何应对国际资本的强力冲击这个问题很有必要。已有许多文章从企业、行业的角度对此作了阐述 ,该文则从政府的角度就如何维护民族产业安全提出了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城中村”是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积极妥善解决“城中村”问题 ,加快“城中村”转型发展 ,使其真正融入城市 ,是城市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也是这些村自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城中村”的转型发展 ,关键在于管理体制的转变。传统的路子是从村委会转为居委会 ,但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今天 ,不必要也不应该再走这个弯路 ,而应该直接向城市社区居委会跨越性转变。这种转变是必要的 ,也是可能的。要积极探索和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促进“城中村”跨越性转变  相似文献   
15.
都市郊区民俗村的旅游业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尤其是北京市郊区。然而随着消费市场的逐渐成熟,民俗村局限于乡村家庭旅馆的发展思路使其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受到了阻碍。要解决京郊民俗旅游村深度开发的问题,关键是要对民俗村进行“整合”,即改变单一的由农户自发进行旅游开发的模式,而以村庄为平台,同时“依托于村庄又跳出村庄发展旅游”,实现管理组织化、产品开发组织化及整体营销组织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在农村之“推力”与城市之“拉力”下,进入城市,他们能否完成由农民到市民的历史蜕变,是关系到我国的现代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由于后发展国家政府导向的前瞻性与我国的国情及时代之要求,我们不能走西方国家的自然转化之路,只能发挥后发优势,由政府与社会对此历史进程加以“助力”,使之在较短时间内顺利完成此历史蜕变。  相似文献   
17.
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事关公众切身利益,体现国家服务效能与治理能力。 基于合作生产理论、公共价值和战略三角模 型间关系,从党建引领视角提出“一核多元”型综合整治合作生产模式。 以北京市 J 社区为例,采用张力分析工具,从使命管 理、政治管理与运营管理层面建构综合整治张力分析模型。 分析发现,党建引领的综合整治合作生产可促进社区合作生产网 络的形成与发展,这对社区治理模式创新与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科技翻译有力推动了我国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化,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科技翻译事业仍有重要意义。在当今科技进步与社会变迁对科技翻译职业带来诸多挑战的背景下,探讨了当代科技译者面临的职业难题与对策,以及科技译者应具备的专业素养。青年译者宜利用好新技术,产出更优质的成果,并调整职业规划,将翻译与专业方向相结合,成长为复合型人才,以翻译为核心竞争力胜任多种专业工作。为应对科技文献的新特点,优秀译者需具备坚实的翻译能力基础、充分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基本的翻译理论素养。同时,译者还可培养编辑、写作等能力和专业敏感度、跨学科视野等综合素质,从而满足职业融合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分析霍桑《红字》的人名寓意,探讨其对揭示作品主题的重要作用,以期从新视角研究文学作品,准确深入把握作品主题。  相似文献   
20.
Research shows that top‐down‐designed parenting programmes do not always meet the needs of postmigration parents. Bottom‐up programmes by migrant organizations hold a promise to fill this gap; however, research about these programmes and appropriate evaluation methodologies is scarce. Drawing upon Wenger's ( 2010 )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this paper explores an alternative perspective on parenting programme evaluation. Findings are presented from a study looking into social learning processes of postmigration parents who participated in a bottom‐up programme about raising teenagers in urban areas. Using an ethnographically inspired method combined with a preprogramme and postprogramme design, 115 Moroccan‐Dutch mothers and fathers from 15 programme groups particip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gramme provided a social learning space in which parents used themselves as resources to learn collectively about parenting. Moreover, parents consciously engaged in learning interactions across learning spaces stretched into their social networks. These analyses showed how parents' development of “learning citizenship” (Wenger, 2009 ) provides us with insight in collective learning dimensions present in a bottom‐up parenting programme, which is often not included in evaluation studies. Implications for practitioners as facilitators of parents' collective learning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