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3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49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27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596篇
理论方法论   38篇
综合类   4609篇
社会学   37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360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396篇
  2011年   518篇
  2010年   411篇
  2009年   376篇
  2008年   387篇
  2007年   469篇
  2006年   382篇
  2005年   328篇
  2004年   286篇
  2003年   283篇
  2002年   219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评价理论中的态度、介入、级差系统与文本的文体风格、审美价值密切相关。因此,评价理论与翻译实践、翻译批评也存在紧密关联。诗歌英译的关键是将原文的“美”移植到译文。然而,因主体差异,译者与原作者往往对同样客体持有不同的评价态度。以《钗头凤》三个英译本为例,文章试图通过分析作者与译者审美及价值观的异同,探索衡量译文质量的有效标准,并以此探究评价意义承载的文化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2.
语内翻译是典籍翻译过程中一个重要步骤,其对典籍歧义句的处理直接影响最终的翻译质量。在功能语境理论框架内,采用宏观功能语境分析和自下而上的具体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论语·学而篇》第8章“学则不固”的“固”字为例,对《论语》歧义句语内翻译进行研究,探讨可操作的翻译模式。研究发现在歧义句语内翻译过程中进行语境还原,有助消除词汇歧义;研究认为“学则不固”的“固”字应作“固陋”解译。   相似文献   
103.
《论语》作为一部儒家经典,不仅对中国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其进行直接英译或对其内容诠释已成 为近年来诸多学者对中国典籍青睐的一种时尚。因局限于译者视角或理解的断章取义,致使其对同一名词翻译也不尽相同。 本着英文翻译理念——“最贴近的自然对等”,并参据词汇对等,选取了《论语》中两个十分具有文化内涵的“君子”和“小人”进 行分析,梳理了两者的英译现状,同时指出了某些翻译的不足并尝试给出更合适的英译。  相似文献   
104.
龟兹高僧鸠摩罗什译经中文学性最突出的要属其中的偈颂部分。偈颂与诗歌同中有异,互相影响,其对后世文人的文学创作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王维是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位。鸠摩罗什译偈对王维散文偈颂部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句式体例、语言修辞、音声韵律和内容类型等方面;同时,罗什所作三首偈颂对王维的佛理诗创作也有不容忽视的影响。罗什译偈、自创诗偈与王维佛理诗文创作之间存在微妙关系,印证了中印文化、文学交流与融合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105.
在如今网络大时代的背景下,中国网络文学不仅“异军突起”,而且“风景独好”,在国内本土形成了关于“互联网+”的巨大产业链,同时一大批优秀的网络文学纷纷走出国门,在海外掀起一股中国“网文热”。从跨文化视角对中国网络文学走红海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网络文学“走出国门”面临的问题,并发起了对未来的展望,抛砖引玉,期望引发对网络文学“走出去”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6.
本文旨在讨论模糊语言与翻译的关系.以虚对实,以模糊语言翻译原文的准确语言;以虚对虚,以模糊语言翻译原文中的模糊语言;以实对虚,以精确语言翻译原文中的模糊语言等角度探讨模糊语言翻译的方法.在翻译文学模糊语言中,译者应当明确自己的角色和作用,使译文文本同原文一样呈开放性的结构,让译文读者介入其中,去解读,去阐释,从而获得共鸣.  相似文献   
107.
中国文学肇始之初,诗人们就已多方采用妇女和爱情来宣泄真实心境和对现实的不满.此后这方面,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不少佳话佳作,诸如爱情圆缺、仕途得失、寒秋扼腕、春意凝望,总有一个牵动人心的丰满女性.为什么会有这种独特的现象?原因在于,古代社会,包括中国封建社会,人们的等级观念无处不在.在社会生活中,女人从属于男人,而男人则从属于统治集团.因此,(男)诗人们常常扮演女性形象以抒胸中块垒,而不直露,避免伤雅失礼.  相似文献   
108.
蔡元培翻译观的认识论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对蔡元培在《国文学讲义.叙言》中隐含的“译即易”的译学观点进行了诠释。认为翻译过程就是译者主体对于文本客体的认识活动,在这一认识过程中,译者主体的认知结构、价值观念、情感等都对翻译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产生不同的认识结果即不同的译本。但译者主体作用的发挥最终还是要受到文本这个客体和原文本作者这另一主体的制约。文本内容,即原作者的思想仍旧是无法改变的。  相似文献   
109.
名词化结构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应用和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分析了在商务英语信函中出现的名词化结构,指出名词化是商务英语信函的主要文体特点之一,在商务英语信函的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讨论了其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10.
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转换。在这个转换过程中,为了便于目的语读者理解,必然会出现语义非对等的现象。语言作为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由于各民族文化都具有独一性,使这种语义非对等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