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455篇
理论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1640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2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9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英汉语中,基本颜色词的语义有相似之处,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基本颜色词的语义基本对应、语义部分对应、语义不对应和语义空缺等四个方面分别进行对比,可见当两个颜色词之间语义基本对应时,可进行直译;当语义部分对应时,应在翻译中改变颜色词;当语义不对应或语义空缺时,可另做解释来使语义更加清楚。  相似文献   
992.
本文通过对英汉语言中颜色词“red”(红色)用法的探讨,说明由于传统风俗、历史背景、语言习惯、宗教信仰等等各方面的差异而导致对“red”(红色)这一词的使用有较大差别。因此,了解并掌握此类颜色词及其所构成词汇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93.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总是忠实地反映着使用该语言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同样具有时代性。通过对英语新词的研究可了解现代西方公司人的行为习惯以及影响这些行为的理念和价值观,能帮助人们更准确地把握社会发展的信息,同时也进一步论证语言的社会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994.
汉语结构中普遍存在着对称规律,它分布于各级语言结构单位之中。流行语作为汉语的下位结构一定具有汉语结构的对称性的特点。本文阐述了以句子形式出现的流行语所体现的结构对称的规律,并分析了流行语具有对称性规律的原因,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对汉语结构特点与汉民族文化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5.
长期以来 ,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一直是困扰财政支出管理的问题 ,因此 ,必须对其进行改革。预算外资金支出管理改革的当前模式应当是 :规范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分配职能及其各级政府职能的划分。  相似文献   
996.
概述南京临时政府"平和主义"外交政策提出的背景及其所展开的外交活动,简要分析其实施"平和主义"外交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相似文献   
997.
当前新词泛化现象心理成因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词运用的泛化是我国当前语言生活的突出现象,本文对这一语言现象的产生原因作了语言心理层面的探 讨。本文认为影响当前新词泛化的语言心理主要有:语言审美心理、陌生化心理、尚雅心理。  相似文献   
998.
英汉两种语言的人体名词有着很多共同的语义特征,这些共同的语义特征揭示了操不同语言的人的某些思维共性。对英汉人体名词的共同特征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人体名词,同时也为体验哲学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999.
词汇学的对象和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语音学和语义学、语法学和修辞学相比,词汇学是比较落后的单薄的。词汇学的发展需要重新认识自己的研究对象。明确词汇学的研究对象有利于词汇学的科学化。对研究对象的新认识也必将促进研究方法的更新。  相似文献   
1000.
借对的认定     
结合语言和文献,从言语交际的一般原则出发讨论古诗中借对的认定问题,我们以为:一、借诗句中某字的同音字的音义来形成工对,前提之一是,这个借来的意义不得与原对子的正义、语境相冲突.如果它处于某个词或词组结构中,那它在意义上要能与这个词或词组作最低程度的组合.二、在强式字词和一些常用的凝固结构上一般不产生借对.三、在当时人乐于接受的、意境等方面本自相配的事类、义类之间,不会产生借对.四、借对既然是为了追求对偶的工整,那么,是否为借对,就可以通过反推法来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