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81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86篇
管理学   419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53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264篇
丛书文集   922篇
理论方法论   246篇
综合类   6527篇
社会学   411篇
统计学   259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341篇
  2013年   529篇
  2012年   423篇
  2011年   463篇
  2010年   395篇
  2009年   441篇
  2008年   513篇
  2007年   648篇
  2006年   668篇
  2005年   594篇
  2004年   616篇
  2003年   664篇
  2002年   644篇
  2001年   588篇
  2000年   343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241.
探索建立英语本科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重要措施。建立英语本科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以教学质量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为指导,遵循可行性、系统性、规范性等基本原则,采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英语教学,建立高效的教学运行系统,实行全方位教学管理,以ISO9001的基本思想为指导,建设好三支队伍,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242.
信息时代,图书馆必须向学习型图书馆转型,图书馆员的信息素质必须得到增强。在培养馆员的信息素质的过程中,应确定培养目标,制定继续教育计划,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培训方式,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43.
在文献出版与发行、读者需求、文献采访理念与技术、采访人员素质等方面都存在影响文献采访质量的不利因素。高校图书馆必须建立衡量文献采访的质量标准,提高采访人员素质,在搞好采访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采访策略,并定期做好文献采访质量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244.
本文研究消费者展厅行为和参考质量效应对O2O供应链动态运营策略的影响问题。分析了集中决策、分散决策和制造商分担实体店服务成本决策3种模式下的制造商产品质量策略、实体店和电商平台的服务竞争策略,以及品牌商誉变化和企业利润等问题。并进行了价格、实体店访问比例和展厅行为强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展厅行为会挫伤实体店提供服务的积极性,降低品牌商誉,从而损害制造商和实体店的利润水平;而消费者的这种搭便车行为会提高电商平台利润,但由于参考质量效应的存在,其提升空间有限。综合而言,展厅行为对供应链总体绩效不利。应对展厅行为的长期战略有:1)加强上下游的纵向合作,制造商分担实体店服务成本契约,能实现供应链总体绩效的帕累托改进。2)从受展厅行为影响最大的实体店角度,保持线下产品高定价、高服务水平,提升消费者支付意愿,全面提升实体店的品牌溢价能力,获取长久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245.
市场经济特质与民商法之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商立法若能正确反映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必然条件,构建起和谐的法律体系,必须全面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的特质.市场经济即商品经济,它是人类社会不可逾越的经济形态.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的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但都有着其共同的特质,民商法也即具有相应的共同品格.交换性、多样性、平等性、自愿性、利益性、信用性、知识性、开放性、竞争性和法治性,公开、公正与公平性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质和民商法必须具有之品格.  相似文献   
246.
工作搜索行为是个体付出努力和时间,获取潜在的工作信息的有目的的意志性行为模式.关于工作搜索行为的结构有成分说、阶段说和维度说.影响工作搜索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个体的自尊、自我效能感、工作搜索动机以及人格特质等,而个体的工作搜索行为又会影响到个体的就业情况和就业质量.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对不同的亚群体分别进行具体研究;使多种研究方法相互交叉来补充以往研究的不足;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发展工作搜索行为的理论以及建构完整的模型;在应用领域中进一步研究工作搜索行为的干预与培训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47.
经贸类专业课"辩论赛"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素质教育思想,针对专业课程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探讨在经贸类专业课教学中导入“辩论赛”机制的创新教学模式,认为该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主体性和素质教育的原则,符合新时代对广大大学生的要求,具有较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248.
结合教学改革实践,论述了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不但要注重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更要注重提高学生专业方面的综合素质,并提出了在专业知识传授环节中增加综合训练周提高毕业生专业方面综合素质的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249.
Living Arrangements 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Chinese Canadian Elde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ole of living arrangements in thequality of life of community-dwelling Chinese elders (aged 65 andover) currently residing in Vancouver and Victoria, BritishColumbia. Data are based on a random sample of 830 persons[response rate = 71.5%], who were interviewed in their homes inthe language of their choice in 1995–96. Three dimensions ofquality of life – satisfaction, well-being and social support –are examined for married men and women [living with spouse alonevs. living intergenerationally] and widowed women [living alonevs. living intergenerationally]. Few differences are found formarried persons, especially women; for widows, living alonesignificantly reduces quality of life in a number of areas.Regression analyses indicate that living arrangements are not a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life satisfaction or well-being formarried men and women. For widows, living arrangements determinewell-being but not life satisfaction.Overall, age, health status, and social support (havingfriends/confidante) are better predictors of quality of life forelderly Chinese Canadians than are living arrangements. Findings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empirically distinguishing maritalstatus and living arrangements in study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elders; not homogenizing Chinese Canadian seniors with regard toliving arrangements; and focussing on Chinese elderly widows wholive alone as a group at risk of low well-being.  相似文献   
250.
In the Brazilian Amazon during the 1980s,urban population growth outstripped rural growth, andby 1991, most of the region's population resided inurban areas. Much of this urban growth involvedestablishment of unplanned housing with inadequateinfrastructure, which resulted in rising pollution. This paper compares indicators of environmentalquality in urban populations of the Amazon in 1980 and1991, and among different kinds of urban populationsin 1991. The results show that environmental qualityin the region deteriorated during the 1980s as theproduction of and exposure to environmental hazardsrose while resources to ward off hazards eroded. Thefindings also show that environmental quality wasparticularly poor in more rapidly growing urbancenters. The urban Amazon may not afford an adequatestandard of living and this may generate out-migrationfrom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