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7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222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江淹“才尽”之梦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郎才尽”与江淹自己宣布的一个梦有关,其时在建武四年(497),正当齐代政局发生变化、王融政变失败、萧鸾独揽朝纲大开杀戒之后。江淹此时表示要淡出文坛无非是为了降低知名度,远祸全身;同时也可以体面地解释自己创作水平的下降。  相似文献   
82.
蒋捷的竹山词风格多样,以豪放、婉约词成就为高。文章着重探讨其婉约词的成因及特点并认为竹山本色词为婉约一派。  相似文献   
83.
近代来华传教士以基督教真理为准绳,对儒学的上帝论、人与神的关系以及祖先崇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通过这些分析,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传教士并没有打算在信仰层面上接纳儒学。尽管如此,传教士的这些看法既充分展示了基督教思想的内部张力,又为后来中国的本色神学的建设提供了某些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84.
文章通过对李清照《词论》创作背景及内容的分析 ,阐述了我们应以辩证公允的态度去看待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的观点。  相似文献   
85.
《文子》的政治文化取向,是黄老道家的道治主义.从它所塑造的行道主体看,有圣人、至人、君子、人主、真人等,虽代表了统治者的政治态度,但也反映了它对统治者的复杂心态.《文子》的道治主义态度,虽然吸取了儒家的人治和法家的法治原则,但却超越了二者的局限,以道为治,在很大程度上以道来限制人君的权力,并意识到了社会历史兴衰治乱的客观规律性.《文子》有比较系统的道治思想,也有比较浓厚的民本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86.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理论的真谛就是广依靠、大团结的思想。同以往“左”的指导思想相比较 ,他有更大的务实性、宽泛性、包容性和稳定性的特点。邓小平的真知卓见来源于他传奇般的经历、高尚的品格和深邃的理性思维 ,集中地表现为他敏锐的时代观、无限忠于人民的历史观和马克思主义的务实精神。  相似文献   
87.
"干"的本义为进攻性兵器。"天干"十字,实是以"甲"为冠的古兵器名字的有序排列。揭示这一隐秘的关键是:一、从文字学的角度考证"■"("甲"的最初形态)可能取象于古代"张弓引矢"的合体之形,后转为象护身之甲;再证"丙""丁"亦与兵器相关,进一步支持郭沫若等人对其余数字皆取象于"兵"的解释。二、从思想史的角度证明:作为兵权崇拜取代"性征"崇拜的时代标志,古代人借用兵器名排序天干,出于兵器为圣人所造,并仅可用于执行天讨、天伐的认识。这种"代天伐恶"的宗教观念是炎黄以来我祖反对抢掠、争利以及欺凌弱小民众等非正义战争的过程中滋生出来的,至夏、商之时成为一种天治主义的意识形态;周朝将之向人文主义方面推进,春秋时期演变为"以战止战"的战争观,从而构成了《孙子兵法》的重要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88.
贾平凹的新作《秦腔》,与他过去同样以故乡为题材的作品相比,有了更多的思想冲力和深度。小说直面逼视当下乡土生存图景,同时为乡村传统文化的没落唱出深情的挽歌,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以写实的笔法忧思乡土生存又运用了现代小说的技巧。  相似文献   
89.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明的大国,今天则面临着众多领域的诚信缺失现象即诚信危机。社会失范会导致诚信危机,诚信缺失又会加剧社会失范。只有讲诚信,才能无欺无诈,相互信任,和谐共存,社会才会良性运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0.
强化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一个包容面广、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在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的基本思想理论之外,它还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出现的各种学派、人物和著述,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和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近年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除了新出现的一批研究成果外,一些高校增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博士和硕士点也得到了较大增加,这些都是可喜的现象。在当前的研究工作中,还有许多需要加强的方面:一是应当继续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基础性工作,要充分利用新发现的资料,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解读和细读工作,加强资料的引进、整理等基础性的文本学工作。二是继续着眼于这一学科的基本建设,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的范畴史、专题史、断代史和人物思想史等专门研究,细化通史基础上的各种细部的研究。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范畴的研究,深入发掘其当代价值。三是以鲜明的问题意识,直面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所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产物的研究,以深入的理论分析来说明这一学科发展所遇到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为了推动这一学科研究的深化和发展,我们最近专门组织了部分专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形成了下述文章,目的是引起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同行对深化这项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