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4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216篇
理论方法论   46篇
综合类   1249篇
社会学   50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本文简析了包括《恰特莱夫人的情人》在内的20世纪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4部长篇小说,结合作家对“性”和“爱”的论述,认为劳伦斯小说中的性爱描写的本意,是作家认为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以男女性关系最为重要,并对它进行多角度探讨,对国内学术界劳伦斯研究的一些看法,提出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892.
论述了"挂名作者"的种类、表现形式、所引发的种种问题,提出了防止"挂名现象"的措施.得出"挂名作者"破坏了学术论文的严肃性、纯洁性,引发了许多问题,为学术腐败的滋生提供了温床,非禁止不可;只要相关法律、法规予以规范,职称评定等部门改变某些评定方式,编辑部制订严格的审核制度,对已确定是"挂名"者予以相应的惩处,"挂名现象"是可以逐渐减少的.  相似文献   
893.
老子的法律思想中极为重视和谐统一,以道法自然的无为而治为其治国之理想境界。而要实现自然和谐的理想社会,必须持有三个法宝,慈、俭和不为天下先。保有慈心,就会远离苛税战事,达到社会和谐。崇尚节俭,爱惜民财,才能广积少费,和谐有效地利用资源。谦下不争,君主就可以王有天下,贤人能重用,国际间达到和平共处。老子的和谐思想对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94.
唐金培 《殷都学刊》2010,31(1):37-42
袁世凯是清末民初中国政治舞台上一位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也是近年来史学界试图重新进行评价的热门历史人物之一。随着对袁世凯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学者围绕袁世凯的功过是非问题展开了比较激烈的争论。打破过去评价历史人物时惯用的人为格式化,对袁世凯及其相关问题进行重新评价,固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上真实的袁世凯,但也容易造成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混乱。我们认为,在评价袁世凯这个问题上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应当客观公正地将历史上真实的袁世凯还原到当时的历史进程中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895.
湘妃和虞舜的感情传说是中国最早的爱情故事,反映在《尚书》《山海经》《孟子》《楚辞》《史记》《列女传》等六大系文献中。在西汉时期汇编的《列女传》中,它被列在105篇传记的首位,称为“元始二妃”,在发生的时间和编载的时间上都是最早的。从最初的记录开始,湘妃故事就包含曲折复杂的多层情节,具有明显的爱情因素,列为两性关系的正面典范,在中国文化观念中占据正统的地位。  相似文献   
896.
鲁迅的作品常以含蓄委婉的方式,折射出个人的情感经历与理性思考,如果把他的婚恋、情感经历与作品联系起来,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鲁迅其人及作品的原生态,拓展文本解读的途径。  相似文献   
897.
本文从史的角度考察了“绯闻”的产生途径,“绯”最初是指一种浅红色的丝织品,之后又被专用作颜色词,后来由于“红”的用法的多样化。“绯”所代表的颜色逐渐被“粉红”、“桃红”等取代.使用频率大大降低。但由于“绯”和“桃色”所表示的颜色均和少女的面色相似,所以也就带有了和女性相关的联想义,进而被用来指称一类通常有女性参与的新闻事件即“桃色新闻”或“绯闻”。此外.因为“绯闻”比“桃色新闻”简省.所以现在多用“绯闻”。  相似文献   
898.
奥斯丁和张爱玲是两位表现爱情与婚姻题材的杰出女作家,她们的作品有很多相同之处,尤其是在婚恋观上的契合。这种契合主要表现在经济因素和女性主体因素两个方面,虽然两位作家出身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历史年代,但是却表现出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899.
《呼啸山庄》中爱与恨、宁静与风暴、自由与枷锁之间对立统一的二元思想,充分反映艾米莉性格中柔与刚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女作家独特的人生体悟和富有哲理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900.
《诗经》不仅反映了当时“饥者”之苦、“劳者”之辛,还反映了“爱者”之情。从《郑风》之诗、“郑声”之谓、“郑声”之“淫”三个方面分析可以看出,一为孔子所言“郑声淫”意在“声之过中”而与淫乱无涉,一为“郑声”的抒情指向实属“爱者歌其情”。从中或可意会孔子重礼亦重情的论诗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