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97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李艳 《殷都学刊》2008,29(4):136-140
以往移就的定义都脱不了传统范畴观的窠臼,往往采用单一标准界定这一范畴边缘模糊的综合性修辞手段。典型范畴理论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移就是将通常用于修饰、描写甲事物性状的词语移用到乙事物上去,典型的转移方式是移人类性状于外物,典型的句法形式是形名组合的定中结构。  相似文献   
12.
通过深入用人单位调研,明确了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将课程划分成多个相互联系的学习情境,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学习情境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在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过程中,财经类课程改革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其基本方法始终处于探索之中而不够明确。笔者结合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全国示范校建设重点专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课程改革中的经验,借鉴管理大师德鲁克的团队理论,总结出区分工作流程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改革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三毛 《阅江学刊》2010,(1):143-148
竹子是中国古代文学最重要的植物题材之一,竹林又是竹子题材文学的重要表现对象。我国古代竹林资源丰富,相关文学创作源远流长,作品繁多,展现了古代文人丰富的观赏经验和审美情趣。竹林较为亲近人居,丛生竹林结丛而生,散生竹林上合下疏。不同季节、气候、环境条件下的竹林景象具有不同的美感。竹坞、竹坡、竹溪、竹径等意境幽雅,成了文人最乐于吟赏的风景。  相似文献   
15.
从建国至今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大学“文学概论”教科书在有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两结合”创作方法问题、典型理论问题、“文学反映生活”问题和“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问题上,一直显现出理论上的矛盾和学术态度上的雷同或模棱两可,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值得人们去探讨和反思。  相似文献   
16.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 ,也是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当代中国 ,随着社会主义本质力量的日益发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推进以及“三个代表”在党和国家工作中指导地位的牢固树立 ,使得人的全面发展渐趋可能。  相似文献   
17.
典型环境手法是从展示产品的原始应用环境中提取相关的造型语言,然后将这些造型语言应用于该产品的展示设计,从而形成富于个性的亲切动人的展示作品。典型环境展示作品依靠展示设计各要素如展示空间、展示造型、展示色彩等共同表达其造型语言来形成一个有机的展示整体。  相似文献   
18.
姜夔作为南宋词坛一大家,在宋代儒释道三家思想融合的历史大背景下,其思想中渗透着佛、道二家相融并取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意趣,反映了宋代文士独有的精神世界和文化性格。文章从思想文化的角度对姜夔的佛禅思想做分析,进而对姜夔思想和心灵世界中的佛禅因素及南宋文士佛禅因缘背后的文化现象做了解和探寻。  相似文献   
19.
欧·亨利作为美国短篇小说一代巨匠,在世界文坛拥有巨大影响力。究其根源,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即在于其小说中人物创设个性化的同时被赋予了广泛而深邃的象征意义,让人感受到强大的震撼与共鸣。文章通过选取欧·亨利成名之作的四部小说中的四位个性化人物并加以分析,以深化学界对其作品中人物象征意义的探究。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学术界都没有准确地认识和评价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工农兵文学。其实,它虽然有着好些文学失误,但却又对我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作出了重要的艺术贡献:第一,塑造了一批崭新、独特的典型形象,丰富了我国乃至世界文学的人物画廊;第二,确立了反映底层民众生活,并表现底层民众情怀的写作规范,为中国和世界文学展示了表现底层民众生活的一种新的内容样式;第三,树立了大众视角下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并与作家的不同艺术风格相结合,为中国和世界文学提供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式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