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0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5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386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1783篇
社会学   10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为了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 ,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构建教师继续教育质量保障系统。教师继续教育质量保障系统包括质量管理系统、质量评估系统和质量信息反馈系统等三个子系统。  相似文献   
22.
关于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室队伍建设落后于其他教育、教学改革,这一点已引起人们关注.多年来,重理论,轻实验的观念,严重影响了实验室队伍的建设,实验室工作的质量不尽人意.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建设将成为未来实验室发展的"瓶颈".如何改变目前实验室队伍现状,是一个值得我们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2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的新型师生关系非常有必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坚实基础,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文章在分析师生关系现状的基础上,研究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动因,对如何构建基于4C模式的新型师生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4.
在师范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师范院校应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进行教师教育职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培养具有综合的学科知识和专业化教育水平的新型教师,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25.
对地方工科大学开展"双语教学"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中国迫切需要大批了解世界各国文化、科技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是积极主动适应这一社会需要的重要举措.文章分析了地方工科大学开展双语教学的意义和所面临的问题,并就如何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6.
新形势下,高校德育教师应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并坚持终身学习,不断完善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27.
针对目前中学课堂纪律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重建策略:社会要营造和谐的环境,学校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实现工具性纪律向发展性纪律的转变,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与纪律哲学观,正确的认识教师权威和学生自主,并通过对话处理好教师权威与学生自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8.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已全面展开.在对中学历史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尚存在观念滞后、学员缺乏学习的动机、师资队伍不适应、经费紧张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更新观念、采取灵活的培训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评估体系、严格管理、增加投入等.  相似文献   
29.
香港的教师教育制度保留了英国教育制度的传统,美国的教师教育则自成一系,分析并借鉴其管理制度,将对我国大学教师教育体制的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0.
Drawing on social schema theory ( Fiske & Taylor, 1991 ) and social identity theory ( Tajfel & Turner, 1979 ),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impact on teachers’ reactions to children's aggression of three variables, two of which were related to the aggressors and one was related to the teachers. Experienced femal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N =90) each read a scenario that described an aggressive episode committed by a group of boys against a boy from another class. The aggressors were either good or bad children, who were either popular or unpopular with their classroom peers. In addition, the scenario manipulated the teachers’ identification with, or commitment to, the class to be either high or low. Analysis of the teachers’ ratings of causal responsibility, liking, and recommended punishment revealed a consistent negative response from the teachers towards the aggressors versus the victim. However, the teachers’ responses were also interactively influenced by the aggressors’ goodness and popularity, as well as the teachers’ class identification.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other findings on teachers’ responses to school aggression and bullying, as well as how their responses might best be expla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