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57篇
  免费   2711篇
  国内免费   725篇
管理学   1877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1255篇
人才学   12篇
人口学   1045篇
丛书文集   8623篇
理论方法论   2734篇
综合类   50666篇
社会学   3862篇
统计学   1606篇
  2025年   11篇
  2024年   546篇
  2023年   580篇
  2022年   658篇
  2021年   756篇
  2020年   1028篇
  2019年   961篇
  2018年   869篇
  2017年   1045篇
  2016年   1167篇
  2015年   1452篇
  2014年   3466篇
  2013年   4221篇
  2012年   4583篇
  2011年   5103篇
  2010年   4181篇
  2009年   4194篇
  2008年   4324篇
  2007年   5248篇
  2006年   5176篇
  2005年   4474篇
  2004年   4185篇
  2003年   4018篇
  2002年   3317篇
  2001年   2762篇
  2000年   1504篇
  1999年   423篇
  1998年   279篇
  1997年   199篇
  1996年   160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新疆回族驼运业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回族研究》2006,(3):21-30
伴随着自元代起始的徙居,地处丝绸之路孔道的新疆回族便开始了远距离经商贸易活动。作为集货物运输与商业贸易为一体的商旅组织,回族驼运业随丝绸之路的兴衰而消长。到民国后,回族驼运业迅猛发展,在新疆驼运业中,规模最大,经营活动范围最广,资金最雄厚,社会影响最巨。本文依据田野调查资料及文献记载,对新疆回族驼运的组织与功能、通商路线与营运货物、驼运业兴起的原因及驼队的演变、新疆回族现在的经商运输情况等,作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42.
本文考证了明清时期山西、江西、奉天、湖北所属州县14位进士的生平、事迹及其家世,重点提供了他们为回族的根据,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线索。  相似文献   
43.
喀喇汗王朝 (840 年~1212 年) 在我国漠北建立鄂尔浑回纥汗国之后, 以回鹘为主体西迁的”九姓铁勒”或“九姓回纥”部落在西域建立了地域非常辽阔、文化高度发展、统治时间比较长的强大王朝。本文概述了喀喇汗王朝时期的维吾尔族语言文化、科学文化、音乐艺术等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44.
高等学校学报质量是一个整体概念,要在策划、选题、审稿、编校、装帧设计、印制、发行等各个环节都以质量为本,以求达到最佳质量效果。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形成了一个质量体系,这个质量体系包含多个参数组成,每一个参数对高等学校学报质量作用不同,从而这些参数与学报整体质量形成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45.
本文从蒙古族进入青海的不同历史阶段,简略的叙述了青海蒙古族服饰文化形成的历史脉络及形成后随着地域、自身的发展和周边民族的不同而又形成独特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46.
维吾尔族色彩审美观及所表现的民俗文化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颜色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构成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其中包含着多种文化现象。颜色文化虽然表现在某一民族的生活,而每一种颜色所表现的审美意识和民俗文化现象又是不同的。本文从民俗学的角度出发,对维吾尔族心理中具有特殊意义的白、绿、红、黑四种颜色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7.
在我国历史上,汉族儒家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主流文化,也作为一种相对先进的封建文化,曾赢得过其他民族的广泛认可,并对他们的文化给予过各式各样的影响,由此不断地增进着我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一致性、共同性与亲缘性,这是产生中华民族之凝聚力的一个不能被忽视的历史现象。 回儒对话就是这个历史现象中的一部分。明末清初,正是回回民族意识形成的关键时刻,这时及后来,一批经儒兼通(或曰四教即伊斯兰、儒家、佛和道兼通)的回回伊斯兰学者如王岱舆、马注、刘智和马德新等,在致力于汉文伊斯兰文化译著的同时,也开启了回儒之间长达几个世纪的对话之门。  相似文献   
48.
蒙古族是热河地区主要民族之一。本文揭示了元、明、清时期该地区的蒙古族与其他民族间军事争战,造成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在和平时期各民族间互助合作,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49.
中国民族团结的发展在经历了隋唐的第二次大整合之后,在宋辽西夏金元时又进入第二次大冲突时期。  相似文献   
50.
俄汉礼节语言的民族差异是两种文化价值观差异的反映。在汉文化中,独特的中华传统和民族文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复杂的礼节语言体系。在俄文化中,礼节语言明显带有简单化、模式化和抽象化的特点,这同俄罗斯民族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