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4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52篇
管理学   83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63篇
人口学   168篇
丛书文集   337篇
理论方法论   215篇
综合类   2386篇
社会学   550篇
统计学   12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365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391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实施农村人才培养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到2017年要在全市实现全面小康,较全国率先三年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就是说到2017年,重庆市广大的农村地区都将步入全面小康的水平。目前,重庆市现在有人口320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200万,农村人口2000万,预计到2017年重庆市城市化水平也将接近70%,但还将有600多万人口生活在农村,而这600多万农村人口是否能步入小康社会,将直接影响到重庆市在2017年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992.
提起北京的天桥,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天桥市场、“天桥八怪”。人们印象中的天桥是摆地摊的、耍中幡的、卖杂货的、卖小吃的,是一种热热闹闹的场面,很少有人把天桥与北京帝都文化联系在一起,甚至认为天桥文化就是北京的市井民俗文化。而实际上,天桥首先是一座桥,坐落在城市中轴线上,是皇帝祭天必经之桥,是北京城帝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其次才是天桥市场。天桥作为帝都文化的标志历经明清两朝,将近500年左右的时间,而在天桥东、西两侧形成热闹的大市场,是在清末到民国年间,距今有100年左右的时间。由此,我们在研究或宣传天桥的时候,不能只讲天桥的市井民俗文化,还要讲天桥与古代北京城鲜明的帝都文化。这种帝都文化更有利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展示。  相似文献   
993.
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大运量、高效率、低污染等优势,成为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首要选择,但其运营亏损靠政府补贴的经营模式,阻碍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房地产升值的作用机理,并指出正外部性的存在导致轨道交通产品供给的不足,从而使得资源难以达到有效配置。同时,对轨道交通正外部性内部化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探讨,认为在初始产权界定清晰的前提下,科斯的市场解将使轨道交通建设引发的土地增值转化为企业内部收益。提出轨道交通与沿线房地产联合开发模式,将促进轨道交通投资、建设与运营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4.
关于农民地位与脱贫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城乡之间的差异和矛盾日益凸现.对农民的歧视,使农民不可避免地降为"二等公民",这是导致农民贫困的重要原因.因此,要使农民尽快摆脱贫困,增加收入,其根本措施就是消除对农民的歧视,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消除对农民在金融、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户籍、教育、就业等领域的歧视,给农民以平等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995.
曹禺在<北京人>中着力展示了士大夫文化的没落,对传统的道德文明和畸形都市文明予以决绝的批判,从生命力的角度思考人类社会的走向,并试图借助原始人的生命形态为北京人注入新的活力,为民族精神的再造寻找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996.
三十年代都市小说中的"幻灭"主题可分为"生活"、"生命与生存"及"存在"三个层面,以及"线性发展"和"横向并置"两种叙述结构,不同的叙述模式的背后都有相应的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997.
"热爱农村"看似农村人针对城市文化扩张的一种保存和高扬地域文化的自卫策略,并以此来反抗和拒斥城市的话语霸权。然而,悖论在于,"热爱农村"并非是农村人自觉独立地、自我生长出来的理念,而是城市文化扩张所带来的一种反冲。城市希望农村是一个异于其自身的他者的形象,而农民的城市认知在这种过程中无可奈何地成为"共谋"。在乡村学生的城市认知中,城市是一个梦,同时,城市也只能是一个梦。共生在他们的城市认知中的城市情感是:渴望、惧怕、冷漠、厌恶,而且他们在无意中暗示着这种情感的一个发展趋势--越来越消极,越来越否定。  相似文献   
998.
文章通过阐述建设农村现代社区的必要性,指出发展农村现代社区的根本途径,并以韩山社区为例,列举了为农民排忧解难的十项服务内容,继而论述了服务农民是体现农村社区积极作用的重要内容,同时探讨并提出优化社区职能对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99.
城市生态演替的等级缀块动态范式理论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生态演替问题是典型的时空耦合问题,从景观的角度,应用等级缀块动态范式去认识城市生态演替,可以使人们能够从新的角度加深对城市生态演替现象的理解,并为多学科的整合提供一个新的理论框架。本文介绍了等级缀块动态范式的基本内容,并利用等级缀块动态范式对城市生态演替动力机制、演替的模式、演替的稳定性机制、演替的途径和方向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总结我国大都市、资源型城市、小城镇等典型城市生态演替规律的基础上,指出了等级缀块动态范式的缺陷和不足,探讨了城市生态演替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It is often assumed that in the historical transformation to modern industrial society, the integration of women into the economy occurred everywhere as a three‐phase process: in pre‐modern societies, the extensive integration of women into societal production; then, their wide exclusion with the shift to industrial society; and finally, their re‐integration into paid work during the further course of modernization. Results from the author's ow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family and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women have shown that this was decidedly not the case even for western Europe. Hence the question arises: why is there such historical vari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and importance of the housewife model of the male breadwinner family? In the article, an explanation is presented. It is argued that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bourgeoisie was especially significant for the historical destiny of this cultural model: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strength of the urban bourgeoisie had central societal importance in the imposition of the housewife model of the male breadwinner family as the dominant family form in a given society. In this, it is necessary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imposition of the breadwinner marriage at the cultural level on the one hand, and at the level of social practice in the family on the oth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