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939篇 |
免费 | 290篇 |
国内免费 | 16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701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51篇 |
人才学 | 1篇 |
人口学 | 35篇 |
丛书文集 | 1352篇 |
理论方法论 | 398篇 |
综合类 | 7982篇 |
社会学 | 141篇 |
统计学 | 173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75篇 |
2023年 | 99篇 |
2022年 | 121篇 |
2021年 | 134篇 |
2020年 | 173篇 |
2019年 | 207篇 |
2018年 | 175篇 |
2017年 | 223篇 |
2016年 | 239篇 |
2015年 | 267篇 |
2014年 | 619篇 |
2013年 | 911篇 |
2012年 | 849篇 |
2011年 | 745篇 |
2010年 | 660篇 |
2009年 | 673篇 |
2008年 | 732篇 |
2007年 | 892篇 |
2006年 | 828篇 |
2005年 | 743篇 |
2004年 | 679篇 |
2003年 | 654篇 |
2002年 | 581篇 |
2001年 | 445篇 |
2000年 | 245篇 |
1999年 | 97篇 |
1998年 | 72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46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陶志琼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7(6)
繁育哲学是一门不断地用哲学思维方法对教育实践及其已有教育理论进行审问、慎思、明辨、重构和致用的学问。增强教育哲学这门学科的自我批判意识和自我更新能力,从而构建出并守护住教育乌托邦──理想的教育和教育的理想,是教育哲学的使命。而师范生的特质──身份乌托邦:榜样性和模范性之理念的获得,正需要理想的教育哲学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2.
173.
曾竞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1)
康德道德哲学从道德动机入手,阐明了善良意志、责任、规律的先验性,主观原则和客观规律的符合原则,定言命令的强制性、普遍性和必然性,得出"普遍立法""、人是目的""、意志自律"三大道德法则。从双重立场看待人,解释了自由的积极含义,赋予理性无比崇高的地位,彰显了人作为道德最终的自在目的尊严和价值,并对我国道德教育有着诸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4.
LIU Jun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文身是远古时代产生并发展传承至今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黎、傣、高山和独龙等民族中,文身遗风至今犹存,它与各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息息相关,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社会和学术研究价值,并表现出物质与非物质双重属性。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和影像记录等抢救保存工作,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5.
借鉴交叉学科的相关理论,有助于建构司法信息公开的价值体系,发掘实践困境之根源,推动司法信息公开由被动到主动、由反向到正向、由盲目到理性、由单一的工具主义向多元的价值取向转变。所谓"公开促公正"只是宽泛的价值表述,司法信息公开之于"公正"的实现,需要逐步对应"基本权利的兑现"、"业务水准的提升"、"司法权威的树立"、"司法独立的彰显"和"理性商谈的推行"五个层次的价值取向,并推动其良性互动和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76.
鞠健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0(4):54-55
人民主体论是恽代英一贯坚持和倡导的价值观和思想,包括民众是主人翁,为人民谋福利,以民众的利益和要求为标准,相信和依靠群众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7.
可持续发展中的人的价值取向——世纪之交对人类中心观念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中华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28-33
工业化过度发展造成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不容置疑,作为工业化发展观理论基础的近代人类中心论观念受到责难也无可厚非.那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不是要否弃人的利益与价值取向?作者认为,以人为本的哲学观念范型始终是发展观的价值尺度,我们所要扬弃的是支配旧发展观的绝对化了的人类中心观念.从理论维度阐释,"主体"、"理性"、"人类中心"并未因后现代思潮的"放逐"而全盘丧失,作为深层的哲学价值观念继续筹划着人的生存和未来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78.
论哈尼族传统农业及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权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4(6):10-14
哈尼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了农业文明的奇迹,创造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以五点一线为立体空间布局,多样化、多层次性、梯度性的生产结构,代际代内公平为特点的传统农业以及蕴含于其中的契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挖掘其优秀成分并传承下去对现代农业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最低限度来看,对哈尼族反思自身有着重要意义.当代哈尼族应该继承哈尼先人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正确对待传统,科学应对当代哈尼族面临的生态问题、居住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79.
黎宏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3):153-157
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国家安全观日臻成熟和完善.总体国家安全观彰显了国家治理现代化新的理论品格,是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在国家安全领域的深化和实践,极为鲜明地体现出四个方面的变革性特征:思想方法更加体现辩证思维;价值理念更加凸显以民为本;框架模式更加注重休戚与共;方法路径更加关切时代要求.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实现国家安全的创新性理论,不仅关涉中国国家安全与民族振兴,对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0.
王国祥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6)
过去对农业祭祀多是作宗教学研究 ,对稻谷神话多是作文学研究。本文将二者结合起来 ,以不同类型的农耕民族———傣族和布朗族为例 ,从野生稻的驯化 ;原始先民对土地、农具、谷物的崇拜 ;妇女在稻作史上的贡献诸方面 ,释读其仪式和神话的底蕴 ,探索直接与稻作生产历程相联系的稻作祭祀与作为稻作生产变形记录的神话的关系 ,即原始宗教与现实与文学的关系 ,从而揭示出与农业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相联系的农业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