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示例: 沙坡头地区,人工植被区,变化  检索词用空格隔开表示必须包含全部检索词,用“,”隔开表示只需满足任一检索词即可!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1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26篇
管理学   12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2篇
人口学   25篇
丛书文集   306篇
理论方法论   168篇
综合类   1556篇
社会学   218篇
统计学   296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反对本本主义》反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性内涵,初步反映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思想的理论雏形。实事求是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坚持走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独立自主原则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在新的历史时期,挖掘《反对本本主义》的时代价值,有利于完善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凝聚中国力量,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拓宽实现中国梦的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132.
中国的城市文化,在元代已然确立的情况下,到明代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城市人民的生活在商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人们的观念有了很多更新,而且城市人民开始为了自己的利益展开与封建统治者的斗争。城市艺术文化活动变得愈益丰富多彩,城市文化的平民性、商业性和娱乐性特征表现得愈益鲜明。  相似文献   
133.
了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现状是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生命教育的首要前提。与国外及港台地区相关研究进行比较的同时,对国内大陆地区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实证研究进行述评,可以了解我国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研究现状,发现这一领域的研究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4.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形势下,中日两国传统价值观念各自发生了现代化转变,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两国彼此的不同国情导致了两国传统价值观念的现代化转变出现了五个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使两国的历史发展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探讨中日两国传统价值观念的现代化转变的差异及其影响,得到的重要启示是:中日两国必须探索具有本国特色和充满理性精神的现代化民族国家的正确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5.
1993年在湖北荆门郭店村里的一座楚墓里出土了804枚竹简,经考释知是儒道文献。这批竹简的出土,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首先,它提供了大量前所未见的佚书,弥补了有关学术研究的缺环;其次,它的有关记载为学术史上一些久悬不决的疑案提供了答案;其三,它提供了一些传世古籍的最早版本,对于我们认识古书的成书年代及其流传情况具有积极意义;其四,它为古籍校勘和古文字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6.
新干涉主义的产生在国家层面是由于“普世主义”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和国家利益的驱动 ,在国际层面与国际法约束力相对于国际力量对比显得相对软弱有极大关系。新干涉主义的核心主张在文化价值观、人权国际保护以及世界格局等方面与以国家主权平等为基石的世界新秩序的客观要求均相背离。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法体系是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法律基础 ,应当维护联合国应有的法律权威地位 ,防止新干涉主义在实践中被狂热政治情绪所支配  相似文献   
137.
价值观的形成需要建构,而审美活动恰恰具有建构的功能,能够满足价值观形成的需要,审美活动是通往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桥梁──审美活动在观念上全面产生主体需要,主体又以自己的需要去接纳价值实体──从而构成价值体系,产生相应的价值意识,最后由价值意识的“自我”提升形成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8.
“素质”对应着根本的、稳定的、普遍的行为方式、作用方式。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养成某种根本的、稳定的、普遍的行为方式。“文化”、“文明”的核心意义是“有所讲究” ,主要是讲究行为规范、行为方式。文化素质教育就是养成讲究相应的行为规范的能力与习惯。狭义的“人文”就是讲究做人、讲究人之为人的规范。人文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惯于并善于讲究相应的超越性思考。上述教育所涉及的价值判断、价值取向大体上都可以从“自身的完善程度” ,“相应角色的要求” ,以及“所可能产生的影响”三个角度来考虑。  相似文献   
139.
黄卫星 《东方论坛》2010,(4):99-103,118
审美活动往往从主体性的建构和发挥起始,在个体观赏者主体性的审美经验活动中,继而与其他的审美活动中的各种主体发生对话关系从而形成主体间性,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转换中所体现的审美活动的交互原则,既是建构价值理性的要求,更对建构审美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意义主要体现在生成合理性视域中的审美有效性,建立作为和谐基础的意义同一性,推动社会发展的健康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0.
Let Nn={1,2,…,n}. We sample with replacement from the set Nn assuming that each element has probability 1/n of being drawn. Let Mn be the waiting time determined by certain stoping rules in the coupon collector's problem. We investigate models for the asymptotic behavior of the excesses of Mn over the high threshol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