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56篇
社会学   16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丁村民居柱础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缩影。在对丁村民居建筑文化深入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丁村柱础进行实地考察,分析了丁村柱础的雕刻手法、造型特征以及丁村柱础装饰题材和内容的选择,并对几种典型柱础式样进行了深入剖析,以期进一步了解山西民居特点,促进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22.
明末清初的商业背景,导致世俗社会对物欲的极大追求,物欲成为话本小说的重要题材。在这些物欲叙事中,作者展示了普通民众的生命焦虑与终极思考。为了自身的价值实现,为了后代子孙,为了生命的不朽,人们的物欲追求形式及对待物欲的态度各有不同。话本小说展示了世俗社会中物欲追求过程与“心安”,物欲态度与子嗣、成仙、成神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普通民众的生命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23.
以梁启超等人为代表的"诗界革命"的发起者和参与者,没有进行词体革命,这不仅表现为创作的贫乏,更表现为理论的缺失。而梁启超前期以"雅化"的标准推尊词体,也许是他没有进行词体革命的内在因素。胡适提出"白话词"理论,应该为现代文学史上词体的第一次革命,但还只是文学革命的附庸。曾今可发起的"词的解放"运动,是"诗界革命"以来第一次以词为主体的革命,取得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丰收;但因为未能领会诗界革命"新意境"的内涵,从而脱离了时代。李冰若和卢冀野之"旧辞新境"的改革,取得了理论和创作的成功,是最接近梁启超"诗界革命"精神的一次词体革命。词体革命经历了四个阶段,经过了三代学人的传递,呈现出不同的词体定位意识,导致各家理论无法调和,很难创造出各种要素完美结合的新词体。但词体革命在语言、格律、意境、风格等方面的探索,对当代词坛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4.
The emergence of Protestant nations in sixteenth-century Europe was driven by the sudden rediscovery of biblical nationalism, a political model that did not separate the religious from the political. Biblical nationalism was new because pre-Reformation Europeans encountered the Hebrew Bible through paraphrases and abridgments. Full-text Bibles revealed a programmatic nationalism backed by unmatched authority as the word of God to readers primed by Reformation theology to seek models in the Bible for the reform of their own societies. Sixteenth-century biblical nationalism was the unintended side effect of a Reformation intended to save souls.  相似文献   
25.
通过分析研究云南丽江老君山黎明乡傈僳族民居的建筑物理环境,并通过相关测试及数据分析,对现有民居建筑物理环境的利弊进行论述,以此为出发点,结合新民居生态和谐、功能更新、经济可行与文化传承的需求,文章提出了绿色民居设计的策略与思路,并通过示范民居的设计建设,为老君山傈僳族绿色新民居建设提出了一条可行的绿色更新之路。  相似文献   
26.
采用跨学科研究的方式探讨乡土建筑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湖南民居的实例,经探讨得知自然地理、社会文化、科技发展这三个因素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自然地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科技发展因素分别影响聚落空间的形成、发展与突变,因此这三个因素是影响乡土聚落空间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7.
李少君被称为“自然诗人”,他把自然作为最高的价值,其诗中的自然是地方性经验的凝结,他的自然观来源于地方性经验的熏陶与培育。地方性经验在李少君的诗歌中表现为一种自然诗性气质,同时表现为一种个性化的风格形态。李少君诗歌的地方性经验不仅可以为当下乡土诗的类型化写作提供有益的镜鉴,还可以藉此反思一些深层次的诗学问题。  相似文献   
28.
“言文一致”是晚清和“五四”两代知识分子共同关心的文化命题,但他们也显示出内在的差异与分歧。文学启蒙是“言文一致”的历史动因,前者借此表达的是民族国家意识,但后者更注重个性意识的释放;对汉语的全面反恩是“言文一致”的现实起点。前者还是在旧有的规范中创作,后者却创立了现代白话;“文学”观念的革新是“言文一致”的实际成果。前者推进了文学观念的转型,但后者才经由现代汉语建立起现代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29.
欧洲和中国的白话文学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也有着白话与文言共存的时期,但无论在欧洲还是在中国,白话(或俗语)都最终战胜了文言,成为主流。在此基础之上,各自关于白话的文论也不断发展,并产生了相互的交流。文章从比较文学的视角,探讨了欧洲与中国白话文学和文论的发展及其相互影响的过程。  相似文献   
30.
近代广府侨乡因大量侨汇资金的输入而形成具有“消费型”特征的经济社会。基于侨乡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消费型”特征,广府侨乡村落民居建筑文化展现出鲜明的文化特色,实现了传统民居形式向近现代民居形式的巨大转变。广府侨乡民居建筑的营建过程、建筑本身的空间特性及审美文化特性,以及建筑的使用等三个方面的转变,表征了广府侨乡的华侨观念转变和侨乡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