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2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16篇
民族学   75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134篇
理论方法论   72篇
综合类   782篇
社会学   88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ABSTRACT

More than 30 million married women in Bangladesh access microfinance, an empowering anti-poverty tool, amidst mixed responses from scholars about microfinance's empowering effect. The present study evaluates whether microfinance participation empowers women using a culturally suitable conceptualization of empowerment constituting autonomy, decision-making power in the household, and justification of partner violence. This study utilizes data from a representative probability sub-sample of 6,150 married women aged between 15 and 49 years from the Bangladesh Demographic and Health Survey 2011 to assess the difference in empowerment between microfinance participants and a control group using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techniques. Findings revealed that women who participated in microfinance were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at the 0.05 level from women who did not participate in microfinance in terms of empowerment when groups were matched on socio-demographic variables ensuring that treatment and comparison groups had equal propensity to participate in microfinance, casting doubt on the assertion that microfinance participation positively affects women's empowerment. Future research needs to focus on what empowerment may mean in relation to the outside world; we need to move beyond a familial understanding of empowerment to examine the individual in terms of her individual identity in the socio-political world in which she resides.  相似文献   
202.
工业化和城镇化深入推进,市场经济因素被嵌入乡土社会,加剧了乡村传统社会的解构。乡村社会转型不断深化,乡村社区治理已成为重要的议题。软法能够整合传统因素并与现代因素对接从而消解社会巨变带来的“断裂”。通过对厦门市院前社区治理实践调研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院前社区所具有的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其社区治理的重要资源。在软法视阈下,院前社区的治理机制主要包括参与机制、协商机制、激励机制与评估机制。在院前社区治理中,也存在着熟人社会与市场经济相抵牾、文化认同与利益分化相冲突、社区自治与政府管理不协调等困境。如何做好村规民约与政府法律的耦合、公共精神与主体意识的内洽、社区自治与政府管理的链接,是使社区治理达致善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3.
药品规管是现代各国治理的核心问题。随着广州市政厅在1921年成立,药品问题也被列入当地卫生部门的一个政策议程。为什么具有现代思维的规管者要强加规范原来没有规制传统的广州药品市场,又如何规范?本文以一个历史研究者的角度从21世纪初回望国民政府的各种措施在多大程度上可算是失去的选项?并尝试追溯广州药品规管的政策过程,考察卫生部门试图建立官僚自主性的意志及其限制。  相似文献   
204.
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自由思想和自由精神,从儒家、道家、佛教的角度进行阐释。研究认为,儒家主张用礼规范个人的行为,追求“从心所欲不逾矩”, 所讲的自由是有限制的自由;道家最能体现自由精神,既有对精神自由的不懈追求,也有对生命自由的终极探寻;佛教重在弘扬生命的主体性,强调不能为了自己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由此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由精神与西方遵从道德法则、主动和被动的自由等自由思想存在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205.
从晚清开始,国家权力逐渐深入农村。京郊政治的近代转型建立在国家力图榨取社会财富服务于战争的基础之上。在自治时期,增加附加税等榨取财富的方式,促成了农村以看护青苗为主要功能的自发自治组织———青苗会的巩固和壮大,以寺庙为公共空间的地方政权名变而实未变。自日伪落实保甲以后,为村民服务的地方社区领袖逐渐分化,部分人成为政府搜刮民脂民膏的工具。村庄旧有的文化网络被打破,地方行政最终被收编,保甲制彻底破坏了农村的自治组织。在这些变迁中,地方社会与国家行政的博弈值得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206.
ABSTRACT

Among the many different professionals who work to address elder and dependent adult mistreatment, the clinical psychologist performs a function that is not well documented. The experiences of a clinical psychologist attached to a medical response team and an elder abuse forensic center provide insight into this complex and multifaceted role. Case examples from an elder abuse forensic center illustrate the breadth of referral questions that a clinical psychologist addresses. This information may be of use to those who would argue that these services be made widely available to elder abuse professionals such as social workers, public guardians, and those in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The case studies also may be useful for training purposes.  相似文献   
207.
“知物哀”论是日本国学家本居宣长提出的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诗学理论。在幕府封建统治的时代背景下,“知物哀”论是作为以儒佛为中心的“劝善惩恶”论的反话语而被建构起来的;其本身包含着强调文学自律以及注重现世、以人为本的诗学主题。因此“知物哀”论具有时代的超前性,对日本近代文学理论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8.
彭澎 《阅江学刊》2013,(6):87-93
农村市场化改革使原来的乡村社会体系、农村政治空间和基层治理体制发生了全方位的根本性变化。农村的经济社会转型是一个涵盖基层治理和农村政治在内的系统改革过程,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发展的滞后或者停顿都会给整个社会的转型带来不确定性结果,其艰巨性和复杂性也为农村基层自治制度的发展带来契机,使得基层自治和乡村民主政治转型具有现实的必要和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9.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的本质和特征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市民社会和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表达了民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高度抽象的、最一般的民事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准则.在我国现行的民事立法上,承认了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以及公序良俗原则.其中,平等原则是民法的基础原则,它构成了意思自治原则的逻辑前提.意思自治原则是民法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原则,是民法基本理念的体现.民法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确认并保证民事主体自由的实现.公平原则,意在谋求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在交易领域内公平原则是对意思自治原则的有益补充.诚实信用原则,将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上升为法律要求,以谋求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和谐.公序良俗原则,包括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两项内容,对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发挥双重调整功能.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是对意思自治原则的必要限制,力图谋求不同民事主体之间自由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210.
我国现行法律关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规定模糊,且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发生了误读.我国现有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试点既证明了其存在的合理性,也暴露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在渐进式地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过程中,政府既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也是一个务必准确定位的角色.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目标也是多重而复杂的,其中农民的利益是一切问题的起点也是归宿,所以改革应以保证农民意思自治为核心,以实现公平交易为准绳,伴随而生的是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与城市化的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