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2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16篇
民族学   75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134篇
理论方法论   72篇
综合类   782篇
社会学   88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针对目前中学课堂纪律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重建策略:社会要营造和谐的环境,学校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实现工具性纪律向发展性纪律的转变,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与纪律哲学观,正确的认识教师权威和学生自主,并通过对话处理好教师权威与学生自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 2 0世纪 4 0年代四川省新县制下的基层社会控制及民主的实际状况 ,指出四川省在当时所推行的基层地方自治仍未摆脱受行政控制的从属地位 ,行政工作先于、多于自治工作 ,“民意机构”非民众直接选举产生并且多反映地方有力者的意志 ,它在解决民众最感痛苦的诸如“摊筹派募”、“征丁”以及“吏治腐败”等问题上的作用十分有限。国民政府在基层所实行的“以官治求自治”的所谓地方自治政策 ,非但未能发展地方事业 ,反而从根本上动摇了其统治基础  相似文献   
13.
社会自主性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维,社会自主性对市场侵蚀的抵抗和对国家权力的制约有利于形成均衡性的治理结构。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维度、关系范畴的相对维度和治理现代化的功能维度构成理解社会自主性的3种视角。中国经由长期历史沉淀形成的是国家本位主义传统,改革开放打破了国家-社会的同构状态并塑造了一个相对自主的社会。中国社会缺乏自治机制的文化土壤和理念基础,社会自主性的提升需要国家以主动塑造方式,通过输入路径、合作路径和培育路径进行治理推动。  相似文献   
14.
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一般论者认为,乡土社会即使有过士绅,随着近代国家的建构和当代国家对乡村的长驱直入,他们也消失殆尽。 但是一些对乡村精英研究的缺陷是被去领土化视角下的政治观念史所左右。 在此前提下,一些政治观念的长期影响遮蔽了具体时空下的实况。 本文与上述研究的路径不同,以地势民族志方式,研究乡村领导和社会秩序。 基于最近 60 余年的地方历史,本文试图勾勒出从乡绅到中农,甚至到 21 世纪自然村社会中隐然延续的结构。 论文将探索在 60 余年间,国家通过政治 / 组织路线,对血缘 / 地缘的村落社会进行重新编织的基础上,自然村 / 村民小组及其领导人对于基层政治生活和社区维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制度空间与基层权威生成》一书是对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核心问题的一次检阅,其对自治的思索、历史的梳理、制度的考量、权威的评判都是深入而细腻的,其间虽有理论追索的困惑与纠结,但是其对制度影响下的权威的现实勾勒依然因为真实而生动。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的多元政治体制下,其联邦官僚系统保持着一定程度的自主性。与之同时,又接受着来自国会、总统和社会利益集团等多种政治主体的影响和控制,形成"一仆二主"乃至"一仆多主"的现象。基于美国的民主原则,美国联邦官僚系统必须回应来自政治系统的意愿和利益要求,接受其监督,同时凭借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及其他职业性资源,又保持着相对独立性,呈现出美国政治中特有的政治行政关系结构和特征。  相似文献   
17.
迈尔讨论了生物学自主性的确切内涵,提出生物学是独立于物理学的学科.生物学自主性的渊源是机械论与活力论之间的冲突和争论.通过批评物理主义的本质论、还原论和决定论等错误,迈尔确立了生物学自主论,主张要扩大科学统-的基础.迈尔思想的精神实质是生物学整体论.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ndividual and combined factors affecting the extent to which corporations respond to crisis events consistently, in a timely manner, and actively. The determinants examined include public relations autonomy, legal dominance, strategic orient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factors. A survey was conducted of communications mangers, public affairs personnel, and public relations personnel, drawn from the top 500 companies operating in Taiwa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lative effect of individual sources of influence on crisis response is greatest for situations in which public relations departments have the most autonomy, followed by those where crisis management is handled with a strategic orientation, those where the legal departments dominate, and those where organizational factors provide the main avenue of address. The results emphasize the intriguing role of public relations autonomy by demonstrating its significant impact on providing a consistent, timely, and active crisis response. The strategic orientation of situation analysis also predicts a consistent response, whereas legal dominance predicts strategic ambiguity or inconsistent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19.
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有利于促进英语的学习效果。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优越的发展条件。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通过对英语白主合作学习的实施与应用,简单地探究和讨论其中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James Hathaway has described refugee law as ‘fundamentally oriented to the promotion of autonomy’. Borrowed from the Kantian roots of liberal rights theory, this theme has come to the fore as refugee advocates decry increasingly draconian experiments in deflection and deterrence. But what exactly does it mean for a refugee to exercise autonomy? And how is it connected to that other popular refrain – that those who arrive irregularly by boat in Australia, despite high recognition rates, are not ‘genuine’ refugees? By examining the assumptions underpinning autonomy as a contemporary political value, and working within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 that identifies a state's ‘recognition’ of autonomy with authenticity, this article explores tensions within both public discourse on refugees and the discipline of refugee law itself. It considers how and why the refugee exercising ‘authentic’ moral agency by boarding a boat is depicted not just as a threat, but as inherently irrational (and thus not ‘authentically’ autonomous) and less ‘genuine’ (and thus virtuous) than the ‘passive’ refugee languishing in a camp overseas, awaiting ‘our’ redemptive touch. Finally, it asks whether refugee law similarly suffers from the contradictory moral promise of human rights law which places autonomy at its heart while in practice requiring that humanity be split between victim, savage and redeem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