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9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182篇
理论方法论   55篇
综合类   859篇
社会学   60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传统高职院校的考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但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鉴于我院正在构建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并逐步构建多样化、多元化的考试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2.
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的变革会在公司外部行为中反映出来。西方国家公司管理经历了股东大会中心主义到董事会中心主义的转变.现代又发生了“经理革命”。这种权力在公司机构间的移动过程相应地改变了价格卡特尔的表现形式。进而改变了法律规制卡特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3.
蒋光慈的小说《野祭》作为“革命浪漫谛克”性质的“普罗文学”发轫之作,具有此种流派文学的典型特征:崭新的革命题材与人物形象、“革命+恋爱”的结构模式、浓郁的主观抒情色彩、主观性“散文化”的情节结构等。《野祭》虽然存在一定缺陷,但它丰富拓展了现代文学多样化形态的艺术探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文学样式意义。  相似文献   
104.
建国前中共党人对孙中山的纪念内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显著的差别。随着时局变迁,在孙中山去世、国民革命失败以及抗日战争前后等阶段,中共党人纪念孙中山的内容和意义虽不断发生变化,但其利用不同的纪念空间,通过集体记忆的形式,一直重申自身革命的正统性并付诸于实践,从未改变过。  相似文献   
105.
中国进入近代以来,在国内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传统、现代与革命这三者即开始了相互间的斗争、纠结及融合,此种现象贯穿了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数千年来,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力形态在自身演变的过程中,凭靠内部力量始终未实现质的突破,即没有实现向现代生产力形态———工业生产力的转化和过渡。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创建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用革命的手段对乡村旧村政权进行现代性的初步改造,尽管囿于当时具体的战争环境,这种改造进行得并不彻底,但这种对旧政权的权力结构和形式的革命性的现代化改造,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从该意义上讲,旧村政权的初步改造工作开启了根据地乡村地区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06.
在传统父权制社会,包办婚姻是主要的择偶方式。华中革命根据地颁布了一系列婚姻政策、法令,确立了婚姻自由原则:结婚自由、离婚自由和再婚自由,使根据地的择偶方式发生了变化。自主婚姻开始出现,离婚案件增多,寡妇再婚得到社会认可。但婚姻自由政策的推行也遭遇了革命整体利益、传统习俗及性别矛盾的制约,自主择偶并没有成为根据地民众主要的择偶方式。  相似文献   
107.
产业技术体系变革与东北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经济目前面临着诸多问题,但其根本原因是产业技术落后。产业技术体系在工业社会中占据着支配的地位,它的合理与否决定着人类生产活动和生存方式的科学性、可持续性。所以,产业技术体系变革才是东北振兴的根本出路。东北振兴的关键是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108.
孔孟的消极革命观具有积极的意义,这在奥尔森对集体行动的逻辑分析中得到了最新 的说明,但孔孟消极革命观的缺陷也是相当明显的。  相似文献   
109.
施军 《齐鲁学刊》2004,(2):139-142
五四文学革命后,才出现了从文学观念到作家及作品的现代化品格的全面含蕴,因此以1917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起点是适宜的。1917年之前其他时段对于中国现代文学诞生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为五四文学革命质的飞跃准备了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0.
孙步忠 《云梦学刊》2003,24(6):84-86
《儒林外史》不再像传统小说那样在叙述中夹有大量的诗词文赋的缘饰了。它的这种在文体上的变革,显示了其现代小说的特征。这样,《儒林外史》便彻底打破了白话小说融入诗词韵文的结构模式。促成《儒林外史》这种文体上的变革,有着复杂的原因:既有其“简捷地奔向戏剧”的小说艺术方法方面的原因,又有小说用“写实而真实”的创作手法创造其“形象体系”方面的原因,更有小说作者以理性思考的方式来创造小说的“意象体系”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