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3篇
管理学   91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07篇
理论方法论   38篇
综合类   722篇
社会学   72篇
统计学   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251.
The paper studies the asymptotic size property of various specification tests in linear structural models where instrumental variables may locally violate the exclusion restrictions. Our results provide some new insights and extensions of earlier studies. In particular, we derive an explicit formula of the asymptotic size of the tests which shows clearly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ir size under instrument endogeneity. We show that all tests have correct asymptotic size when the usual orthogonality condition holds, but their asymptotic size can be arbitrary large even if only one instrument is slightly correlated with the error term. We present a Monte Carlo experiment that confirms our theoretical findings.  相似文献   
252.
虚拟生存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一种新的生存方式,该群体在以互联网为主导的虚拟生存中出现了成为科技奴隶、人际交往淡化、自我认同危机和网络道德失范等异化现象.价值观上的个人主义、方法论上的科学主义、人生观上的享乐主义和道德观上的功利主义是导致其虚拟生存异化现象的重要原因.有鉴于此,着重从树立科技人文价值理念、践行虚拟实践教育活动、提高网络信息素养能力及构建虚实相生和谐境界四个方面,探寻化解大学生虚拟生存异化现象的对策,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53.
论虚拟条件下主体的生存方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现代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和框架 ,人们以虚拟方式在其中展开活动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体系 ,可以称为虚拟社会。虚拟社会的生成 ,改变了社会的结构 ,使社会分化为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 ,社会主体生存也随之分化为现实生存和虚拟生存。以虚拟性、模糊性、全球性、裂变性为特点的虚拟生存是与现实生存根本区别的社会主体的一种存在方式 ,这种存在方式带来了人类生存中虚拟生存与现实生存、理想化生存与世俗化生存、全球生存与民族生存的矛盾  相似文献   
254.
网络文化背景下教育特性的全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凡刚 《齐鲁学刊》2001,(6):141-144
网络文化与教育是双向互动的关系,网络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应具有广泛性和平等性、科学性和人文性、个性化和创新性、终身性和全息性、国际性和民族性。  相似文献   
255.
空间,无疑具有客观性、实在性、主观性、意识性和精神性相统一的特征。即便是自然空间,也不能外在于人类实践。因此,人类既可以创造物质,也可以创造空间。因为,"物质"和"空间"都不是纯粹抽象的概念,而是存在于万物之中。比如,社会空间、精神空间、文化空间、虚拟空间等,都可谓是人类创造的不同的空间形式。特别是虚拟空间,既不同于自然空间或现实空间,也不同于想象的、无形的或纯粹抽象的空间。它是人造的社会空间的转型和延续。它有几何形状,虚拟主体可以在其间旅行,现实主体可以对其观察和利用,然而却无法用现实的尺度测量,因为它具有零距离的性质,以满足与日俱增的拥挤的人类需要和变迁。当然,也没有人会把"空间生产"看作"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方式"的全部,因为谁都知道,建造房子、修建桥梁、制造汽车、创建工业园区等无数与空间生产相关的物质资料的生产都不等于生产粮食、蛋糕和牛奶,只不过是在强调人类文明史上空间的生产、建构和创造的重要性而已。  相似文献   
256.
胡佑爱 《云梦学刊》2012,33(6):58-62
虚拟虚假经济现象催生不良贷款的隐蔽性、欺骗性、危害性很大,但还没有引起广大金融工作者警觉。信贷企业主要是通过虚拟价值体获得贷款必要条件,主要虚拟、虚假抵押物品价值、商品价值、贷款衍生物品价值等诱获贷款。不良贷款内部质量结构不同,风险程度也就不同。不良贷款最终形成和最终造成损失的程度,不是简单地由不良贷款"量"决定的,而主要取决于不良贷款的"质"以及债务者对待债务的"动机"。要高度重视道德风险防范。对不良贷款采用新型的"五级风险量度""五级风险警界区"方法区别跟踪监管。  相似文献   
257.
莫茜  牟书 《学术探索》2012,(2):140-142
自媒体时代的视觉传播是一种数字化的传播,人们能更方便、迅速地理解视觉形象以及对视觉形象的再创作,关注与研究视觉传播中的虚拟与真实成为重要的议题;在自媒体视觉形象构建的环境当中,大量的视觉信息在改写了当代人的生存体验和交往方式,互文在赋予图像心理共鸣和影响上起着重要作用,自媒体时代的视觉传播促进了虚拟的世界和实存的世界同在、同构、交融、互动。  相似文献   
258.
Designers and developers of immersive 3D virtual environments typically aim to faithfully recreate real-world scenarios yet, traditional emphasis is placed on recreating the visual, and to a much lesser extent, auditory scenes, while ignoring the other senses despite their importance in the real world. However, simulation all of the senses in real-time with a high level of fidelity is still not feasible and recent work has shown that high fidelity reproduction of the real world doesn’t necessarily lead to the greatest user experience and outcomes. In the real world, senses interact with one another and alter each other’s processing and ultimately perception. An understanding of this multi-modal interactivity can, therefore, inform our development of virtual environments. Through perceptual-based rendering, we can exploit multimodal effects to reduce computational requirements while creating more compelling scenarios that take advantage of current technology. In this article, we provide a brief review of fidelity, multimodal interactions and perceptual-based rendering in the virtual domain. We emphasize the perception of reality in the virtual world is subjective and not necessarily a reproduction of reality, but rather a combination of personal experiences including those pertaining to media consumption, which can ultimately lead to better user experiences.  相似文献   
25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二十七条未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权利属性做明确规定.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在现实中的兴起对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提出了挑战,能否将其纳入强制执行的范围,如何构建针对虚拟财产的强制执行制度,是司法实践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是明确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权利属性.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具有物权属性,从财产历史层面、社会实践层面、法律制度层面考量,可以将其纳入强制执行的范围,在现有执行理论和法律制度范围内对其强制执行进行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260.
网络社会的本质属性是形式上虚拟性和本质上现实性的统一。虚拟生存是现实生存在网络虚拟环境中的呈现。虚拟主体是现实主体的符号化身,体现出现实主体的各种欲求和行为预期。虚拟社会关系的基础仍源于现实社会,并孕育着、蕴涵着复杂的社会现实问题。虚拟生存是与现实社会互动的开放性的创新过程,不仅要遵守虚拟社会的各种技术与伦理规范,更要遵守现实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