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29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95篇
管理学   576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32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28篇
丛书文集   955篇
理论方法论   252篇
综合类   5362篇
社会学   602篇
统计学   15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346篇
  2013年   575篇
  2012年   470篇
  2011年   529篇
  2010年   452篇
  2009年   463篇
  2008年   508篇
  2007年   542篇
  2006年   598篇
  2005年   502篇
  2004年   488篇
  2003年   432篇
  2002年   397篇
  2001年   295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流程制造型企业而言,产品质量状态的监测精度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产与运营成本。面对流程工业的多变量监测要求和数据不均衡性,以往研究主要采取局部建模策略或多输出模型,存在特征选择偏差和分类精度不高的问题。对此,本文设计了一种结合SRFML特征选择和Lift学习策略的质量状态监测模型,通过共享不同目标之间的信息以期提升模型的监测效果。首先,根据ReliefF过滤机制,引入重采样赋权思想对工业特征的选择过程进行优化(SRFML);然后,将选择结果作为Lift学习框架的输入,通过类属属性学习方式重塑各待监测特性的特有关联属性;最后采用多个SVM分类器进行训练,得到各目标的质量状态结果。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SRFML-Lift充分学习了原始特征的关键信息,与其他组合策略相比,对质量状态的监测效果更佳,可应用于流程工业的生产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102.
培训团队建设是实施“国培计划”的基础工程,是保证“国培计划”实施质量的关键所在。“国培计划”培训团队建设政策是引领“国培计划”培训团队建设实践的重要依据。以2010-2019年“国培计划”培训团队建设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基于政策工具与政策要素的二维分析框架展开研究。研究发现,“国培计划”培训团队建设政策经历了“建章立制”(2010-2012年)、“稳步发展”(2013-2014年)、“精准推进”(2015-2019年)三个阶段,呈现出政策工具差异化、团队成员多元化、运行机制精准化等特征,同时也暴露出政策工具运用失衡、团队建设目标不清晰、相关政策难以有效落地等问题。因此,“国培计划”培训团队建设要注重优化政策工具结构、明确团队建设目标、坚持因地因时制宜,进一步提升政策的长效性、持续性和精准性。  相似文献   
103.
:强调以学习为核心的学习领导为理解与支持幼儿园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系统的视角。在学习领导 理念下,幼教名师工作室应积极构建发展愿景;坚持持续对话,产生共识行动;引导建立安全、鼓励尝试的氛围;发挥行政力量 构建和完善幼教名师工作室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4.
新时代党政干部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遵循执政能力提升规律的必然选择、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战略需要以及形塑百年大党光辉形象的内在要求。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党政干部学习教育在样态上突出日常化与规范性、方式上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过程中彰显适宜度与有序性、效果上具有针对性与可持续等基本特征。党政机关主管部门要从把握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教育内外张力、构建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教育制度体系、保障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教育资源供给、加强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教育监督考核、完善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教育评价激励等方面入手,确保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切实提升党政干部治国理政的能力和素养。  相似文献   
105.
当前,城市微博超话研究往往聚焦于趣缘社群,可沟通性价值却被忽略。以重庆微博超话社区为研究对象,抽取400个微博样本,探究城市微博超话蕴含的可沟通城市的潜能和如何运用微博超话机制体现城市传播的三重维度,结果显示:基于信息网络,城市微博超话提供了城市居民寻求社会支持和交往的平台,守城人和城市观察者穿梭在其中;基于地理网络,具身实践书写空间体验,区县印象勾勒立体城市;基于意义网络,城市符号凝聚为城市共同体,城市居民有着“我是本地人”的城市认同。作为虚拟社区中的城市,城市微博超话具有极强的城市属性,体现了可沟通城市“多元融合、时空平衡、虚实互嵌、内外贯通”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6.
双元学习作为企业获取和创新知识的一种有效方式,是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回顾国内外学者对双元学习的研究,从双元学习的内涵与关系、双元学习平衡的实现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双元学习的绩效效果四个方面进行了综述,认为现有研究在研究的层次、维度、视角和方法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入。未来应开展多层次与跨层次的双元学习研究,加强不同理论视角的结合,整合各领域相关研究成果,进一步揭示双元学习内涵与关系的独特性;重视从动态研究视角,深挖影响双元学习平衡的不同层面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提高对情境因素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探讨双元学习平衡的实现路径;拓展组织绩效维度,开展双元学习影响组织绩效的权变因素研究,剖析不同条件下双元学习对不同绩效影响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7.
近代以来,科技翻译有力推动了我国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化,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科技翻译事业仍有重要意义。在当今科技进步与社会变迁对科技翻译职业带来诸多挑战的背景下,探讨了当代科技译者面临的职业难题与对策,以及科技译者应具备的专业素养。青年译者宜利用好新技术,产出更优质的成果,并调整职业规划,将翻译与专业方向相结合,成长为复合型人才,以翻译为核心竞争力胜任多种专业工作。为应对科技文献的新特点,优秀译者需具备坚实的翻译能力基础、充分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基本的翻译理论素养。同时,译者还可培养编辑、写作等能力和专业敏感度、跨学科视野等综合素质,从而满足职业融合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8.
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时代课题,元宇宙是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必然面对的技术基础和社会环境。作为新的技术基础,元宇宙将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从零散化走向系统化。作为社会环境,网络沉溺问题、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数字异化问题在元宇宙依旧存在,甚至风险加剧,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在元宇宙中依旧面临着种种危机。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未来掌握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手中,要合理面对数字技术及其引发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处理好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数字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人与数字技术之间的关系,利用数字技术的特征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09.
虚拟集聚是数字经济的产业组织形态,是数字经济下资源重新配置的方式,已经渗入人们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从集聚效应、新动能、新认识、新增长点等维度剖析虚拟集聚的现实基础,研究虚拟集聚对制造业的冲击及其在数字经济下的新应用。研究认为,网络空间的虚拟集聚是以“网”为基础、以“台”为依托、以“云”为支撑、以“端”为条件,虚拟集聚是集聚在数字经济下的演进,是在网络空间的集聚,具有智能物流、交易费用、空间范围、信息匹配、知识溢出、弱化黑洞、资源配置等集聚效应; 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中国制造强国梦形成历史性交汇,促使虚拟集聚应运而生,并且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新动能,能够显著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带动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培育出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中国制造迈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顶端; 虚拟集聚下制造业的关键核心是互联,在应用中需要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相辅相成,需要技术的支撑,表现为高度自动化、高度信息化和高度网络化,横向集成、纵向集成与端到端的集成,虚拟集聚的生产要素和生产力都是在虚拟空间体现,将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调、智能化变革;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虚拟集聚成为新经济增长点,国际供应链中的虚拟集聚显著增长,跨境电商兴起,外贸行业快速数字化发展,教育行业、学术会议借助网络和软件线上进行,线上办公、云端会展快速流行,网络与快递业、餐饮与外卖业、短视频与直播经济、云医疗与大健康迅猛发展,数字阅读、文娱产业线上流行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元宇宙的虚拟世界也将推动科技发展带来经济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0.
Can we rationally learn to coordinat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he issue whether individual rationality considerations are sufficient to guarantee that individuals will learn to coordinate. This question is central in any discussion of whether social phenomena (read: conventions) can be explained in terms of a purely individualistic approach. We argue that the positive answers to this general question that have been obtained in some recent work require assumptions which incorporate some convention. This conclusion may be seen as supporting the viewpoint of institutional individualism in contrast to psychological individual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