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28篇
民族学   10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61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379篇
社会学   29篇
统计学   1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81.
20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深受社会进化论的线性时间观念影响,对于中国作为"现代性"追随者的身份颇为焦虑。作为一种象征性解决方案,"未来"被赋予了重要地位,以使中国人能够暂时摆脱现实的纠缠,并从中体会到一种更有保障的"超越感",从而减轻心灵的痛苦。问题是,中国的"现代性"焦虑的产生,更多地来自于线性时间观念本身。因此,要纾解中国的"现代性焦虑",走出追随者的地位,就必须对产生这种地位的根源加以深入反思。  相似文献   
82.
视觉的人称变化对观看的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合适的视角既是合理观看的前提,也是艺术理念得以传播的先决条件。作品中事件行为主体的观看视角(第一人称视角)强调观者体验感知并沉浸其中,在心理上产生审美移情;事件旁观者视角(第三人称视角)与无行为主体假想视角强调叙述,更注重对事件本质的掌控。通过对视角的人称定位与变化的研究,将有利于更好的理解作品创作目的并协助创作,同时实现全方位、多维度视觉上的审美共识。  相似文献   
83.
《里普利的老伴回老家》独特的叙事策略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解读:叙事线索简洁明了,以几个旁观者与主人公就回家一事的互动以及他们的反应,使回家这一中心事件成为唯一一条线索,没有旁枝末节,简洁凝练;通过对时间的措置和跳跃,巧妙地突显催化事件而使中心不言而喻,进而体现了小说的写作主旨;通过灵活有度的追述方式,使故事中心更加集中,结合内在和外在追述,使细节更好地为中心服务,也使回家这件小事之重要性在追述中显得更为合情合理;采用全知全能的零聚焦叙述者,旨在最全面展示农民和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作者的所感、人物的所思所想,强化了作者感情的抒发。  相似文献   
84.
随着领导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追随者作为领导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它的重要性和地位受到领导学界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国内外领导学研究者对追随者的含义、类型以及追随者与领导者的关系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关于追随者的研究还需随着新环境、新情势的不断变化而进一步深入,并以此充分认识追随者在领导活动中的积极作用,进而推动领导活动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85.
新时期以来的散文研究已走过了30年的历程。由于种种原因,散文研究一直受到轻视和责难。本文从作家作品研究、专题性研究、散文史建设和散文理论建构诸方面,对30年来散文研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评析,并追寻散文研究长期被冷落的原因。文章认为21世纪的散文研究要走向深入和阔大,必须从三方面用力:其一是要建立现代意识的散文批评视野;其二是“化西方”与“中国化”;其三是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的改变。这三方面不但是认识和解决当代散文问题的重要维度,而且对散文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86.
文艺复兴时期时空已经普遍作为一种认识的基础体现在艺术创作中,经典的案例就是透视法,它的作用不是为了呈现对象的客观真实性,而是为了建构符合视觉感受的主观真实性。联系康德对象符合知识的论断看,知识的产生要以感性直观为前提和手段,而感性直观的纯形式又表现为时间和空间,并存在于心灵中;康德对象符合知识的论断实际上是要求对象符合人的心灵感觉,康德这种哥白尼式的认识,显然是其将时空心灵化后必然要作出的论断。而文艺复兴的时空意识要求对象符合人的视觉感受,人们认识的对象就是一个感官经验的世界,是一个符合透视法知识的世界,一个被心灵化了的世界。这正是文艺复兴的时空意识对于康德时空观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87.
文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度解析.主要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关系的呈现、实施过程中的审美显现、教育环境的审美创设、教育者的审美诉求,以及受教育者审美生成等问题.有助于转变固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运行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8.
Much practice within organizations is to some extent embodied in and centered on the visual capacities of the agent, the acting subject. Distinguishing between ‘epistemologies of the eye’, i.e. theories of how knowledge is acquired through visual practices, and ‘practices of seeing’, i.e. theories and studies of how vision and visuality are actually used in everyday working life, the paper points to the need to understand vision and visuality in organizational practice. Using the case of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it is suggested that professional vision, i.e. practices of seeing that are shared within epistemic communities, is firstly technologically mediated and, secondly, based on the ability to combine vision, speech, gesture, and other embodied and cognitive resources in order to make sense of the images produced by fMRI technology.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organization theory should examine practices of seeing in greater detail and as part of the proje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how knowledge is constituted and used as a collectively constituted resource within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89.
Knowledge is something which is essentially embodied and present in the collective practices of seeing, in the professional vision of specific communities of knowledge workers. Architects represent a form of professional and knowledge-intensive work that includes both abstract categories such as style and design (‘form’) and material categories (‘matter’). Thus, professional vision is midway between, but also capable of integrating and co-aligning, abstract/intangible and concrete/material knowledge. Exploring how architects draw on vision and know-how in their day-to-day work, as well as in their engagement with a variety of media at a major Swedish firm of architects,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professional vision of the practicing architect is never fully integrated or coherent but must be subject to constant modifications and joint adjustments.  相似文献   
90.
以2009年至2011年安徽省某高职院校的大二学生为样本,进行连续三年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就业择业观总体变化不大,就业择业观较为正面,基本反映了社会需求的真实情况,但仍存在就业主动性不够,就业指导教学模式和就业帮扶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高职学生就业指导需要丰富高职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加强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创新就业指导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帮扶力度,建立健全就业帮扶保障机制;完善高职学生就业渠道,建立健全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