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2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24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59篇
理论方法论   34篇
综合类   991篇
社会学   102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中国当代平面设计创意在视觉化的过程中视觉符号元素一直扮演着解读视觉信息、视觉认识、视觉表达的引导作用,展示出千姿百态的视觉符号元素的个性角色。它具有浓郁传统意义的视觉形态元素,其“形、色、神、意”无不延续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彰显着丰富的本土文化内涵,折射出华夏民族各个层面的审美观念及情趣。  相似文献   
62.
通过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资本论”相关文献进行内容挖掘与数据分析,再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加以展现,本研究具体探讨“资本论”期刊文献发表时间、相关作者,以及“资本论”研究领域的热点和趋势等问题。研究发现,“资本论”期刊文献发表数量呈现出波折增长趋势;代表“资本论”期刊文献研究热点的5个关键词分别为“资本论”、马克思、生产方式、辩证法和劳动价值论。“资本论”期刊文献研究演变过程主要包括5个阶段,即新特点产生与对比阶段(1998-2008年)、危机下资本论思潮阶段(2008-2011年)、唯物史观爆发研究阶段(2012-2014年)、扩散交叉发展阶段(2015-2016年)和政治经济学趋势热点阶段(2017-2021年)。  相似文献   
63.
视觉传感技术在焊接机器人上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机器人的焊接效率和焊接质量。文中介绍了基于视觉传感的 焊缝跟踪系统的分类及主动视觉和被动视觉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图像处理技术的滤波去噪、图像分割与边缘检测和 特征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焊缝跟踪系统的控制结构和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现状。最后提出根据视觉传感系统测得 焊缝的信息,实时调节焊接参数以及焊枪角度等工艺参数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焊接是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4.
以高中生为被试对象,以大陆漂移论为素材,研究外部视觉情绪设计对多媒体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接受情绪设计组(实验组)的积极情绪显著高于中性组(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内在认知负荷、相关认知负荷均无显著差异,外在认知负荷小于对照组;实验组保持测验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迁移测验成绩无差异。同时,外部视觉情绪设计能显著提高多媒体学习效果。外部视觉情绪设计的实验设计突破了已有研究300s学习素材的诱发时间,拓展了多媒体学习情绪设计的内涵。  相似文献   
65.
李野  吴永强 《民族学刊》2021,12(4):101-109, 122
藏戏被誉为藏文化“活化石”,分别于2006年和2009年被列入国家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优秀中华文化“走出去”,藏戏研究也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热点。为了厘清藏戏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与趋势,本研究通过CiteSpace与VOSviewer两个主流计量可视化分析软件对国内近三十年藏戏研究成果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推动藏戏创新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直观的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藏戏研究处于缓慢发展阶段,但研究内容逐渐向多元化、跨学科方向发展。藏戏研究的核心作者和机构较少,且合作关系不明显。如何服务公共文化体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目前藏戏研究最新主题。藏戏内涵的丰富性,未来势必会吸引更多学科专家从不同视角对藏戏的传承和保护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6.
67.
“如何”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率稍低一些。不过,它功能较多,能构成各种不同结构的句式。如“如何+VP/AP”、“NP+如何”、“无论/不管+如何”、“V得+如何”、“如何如何+AP/VP”、“NP+如何如何”、“VP+如何如何”、“如何如何+NP”等。论文从单用、叠用、连用角度归纳了“如何”的主要用法,并具体解释了它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意义。  相似文献   
68.
新世纪武侠电影注重影像造型,更多挖掘电影的视听元素,充分调动色彩和道具的作用,选取极度唯美的场景,运用数字化特技设计的武打场面,表现了视觉中心的关学取向。客观上说,这对于吸引观众对武侠片的热情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以视觉快感为导向的创作倾向,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有些电影的晦涩难解,影响武侠电影中侠文化的弘扬,从而导致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的匮乏。  相似文献   
69.
To increas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dynamics of young people’s embodied engagement in health, this article analyses Danish upper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understandings and practices of health and the role of the school environment in these dynamics. Participatory, visual and narrative data were collected during fieldwork with 37 students aged 16–17. Deleuze and Guattari’s philosophy of the body is applied to analyse the affective relations and emerging body-health assemblages within the students’ school life, which generated force and vitality (here conceptualised as health). Through becoming within sensuous, social and political body-health assemblages, the students attempted to curb school stress, sustain social belonging in an individualistic school environment and both reproduce affirming power discourses and subvert their territorialisation. The study proposes an analytical shift in perspective on young people’s health away from an individualistic ‘components approach’ towards a relational understanding, and suggests that students’ health at school relates to collectivity, quality, rhythm and co-produced engagement, rather than individuality, quantity, rules and performance, which increasingly characterise Danish health discourse and school policy.  相似文献   
70.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otential of observational sketching as a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tool, informed by our own recent experiments with observational sketching techniques and approaches. We first outline the historical roots of academic sketching and note a recent resurgence of interest in sketching in certain disciplines. We then introduce our own explorations in sketching as method, based on a year-long collaboration between an observational artist and a group of qualitative researchers with interests in creative methods. The paper outlines some of the lessons we learnt from our partnership, focusing on three themes: (i) ‘sketchiness’; (ii) ‘concentrated seeing’ and (iii) sketching as interaction. We conclude that observational sketching generates a refreshingly different form of visual data which has considerable potential to be used as a complement to other methods, including as a participatory method and as a useful tool for think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