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23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83篇
理论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574篇
社会学   109篇
统计学   10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Using a visual method developed with input from program participants, this study reports on data collected from people attending a Baltimore drop-in center for women in street-based sex work (N = 17). Respondents created collages expressing future hopes and aspirations, which they discussed in focus groups and interviews. Respondents focused on health, reunification with family, employment and housing. Although respondents’ easily visualized goals, they often seemed out of reach. Hurdles that they noted were largely due to poverty and lack of opportunities. Our findings highlight the negative impact of prostitution policy on women’s choices and their ability to achieve self-identified goals.  相似文献   
852.
Food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are challenged with tracking their products so that the company will be able to remove that product from circulation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in the event of a product recall. The accuracy of a recall is dependent upon the accuracy of a product selected for order fulfillment, with the correct product going to the correct store. An integrated solution using wireless handheld computers was programmed to provide immediate visual and audio feedback to the order selectors, in order to prevent errors in order selection. For each case selected, vital information was archived to databases in real-time, which in turn, allowed the company’s safety manager to perform quick and accurate product recall tracking in mock recall drills and state inspections. Results we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expanding the role of th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who addresses operational and ethical issues associated with technologies for better consumer safety.  相似文献   
853.
Remembrance is the title of group of photographic artworks by Hasan and Husain Essop. Made in Europe, the Middle East and Africa, the artworks picture people and places, buildings and landscapes. At first look, the action within the frames is straightforward. The photographs present ancient and modern religious sites in digitally produced, staged scenarios. However, there is an unseen complexity to these composite images that are made of hundreds of individual still shots, shot one section at a time and then meticulously stitched together. One impact of these contemporary artworks is their ability to show the powerful impact of global Islamic culture. Dynamics of place and belonging, the picturesque and landscape, slavery, religion and race are offered to view by means of these images. I offer formative realism a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to think with and against these pictures made by photographic means. I will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concept and context of formative realism, discuss principal features and propose a way of seeing. The central questions are these: what do the Essops’ pictures show us about Islam in South Africa and beyond? How does this seeing matter to the ongoing activity of race, racism and “Othering” now? How does any of this matter to the dynamics of contemporary visual art in South Africa?  相似文献   
854.
中国古代易学就其诠释特色而言,可以分“筮术”易学、“道术”易学、“象数”易学、“图数”易学和“无言”易学。五种诠释特色下的易学,形式上表现为“此消彼长”的不同学派,本质上却充分彰显了中国古代哲人对世界认识的深刻性,以及由此深刻性带来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巨大潜力。易学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对于它的诠释,曾经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作出过突出的贡献,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发掘传统易学的时代内涵,构建新的易学诠释体系,必将为当代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55.
霍桑在其小说中大量运用视觉叙事,目的在于对话爱默生超验主义思想中的神性视觉体验,以及西方二元对立视觉中心主义思想。霍桑在塑造珠儿这一令人费解的女童形象时,运用视觉叙事手段从主体延宕、主体构建,以及主体间伦理三个方面入手,呈现了主体建构的视觉性特征,以及主体间视觉关系中所蕴含的社会、心理、伦理内涵,解构了超验主义式的本质主义主体观。  相似文献   
856.
由于汉英语言在人物话语的表达方式上的差异,需要译者结合语境,选择译语中最恰当的引语表达形式,将原文引语表达出的特定文体效果恰到好处地在译文中体现出来,忠实再现人物语言或叙述者语言的风格特征。本文结合汉英、英汉翻译实践,探讨了小说中人物话语表达方式的翻译。  相似文献   
85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对社会主义价值本质的高度概括和最高抽象,但这并不说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割裂理性与感性,就要以纯粹观念或形而上思维看待它的培育问题。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应考虑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主观认同,包括具象化认知、情感化认同和理性化思考等方面。基于思维方式评价而言,视觉思维是以视觉意象为媒介,感性和理性交汇融合的创造性思维,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维方式,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感性与理性融合的连续性探索过程,两者之间有着高度契合性。视觉思维直接感知的探索性能够直接理解核心价值观抽象性背后的事实性,是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事实的直接感知和探索,减少了理解抽象概念的思维过程;视觉思维发挥想象的创造性能够深化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情感性,使人们能以已有的经验知识为依托,在头脑中不断构造和生产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视觉意象,引发情感共鸣和思想感悟。视觉思维唤醒"无意识体验"的现实性能够升华核心价值观践行的自觉性,打通人们原有的无意识体验与自觉性意识之间的障碍,形成能够在践行过程中加以利用的现实性感悟和实践性知识。这为深入探讨视觉思维在形象化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和机制提供依据,有助于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理解和深度认同。视觉思维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运作机制体现为观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象选择和认知认同)、想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象重构和情感认同)和构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象升华与行为认同)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是一个连续统一、交叉融合的过程,表现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觉意象的选择为重构提供素材,重构则又指导和过滤选择所获取的认知;视觉意象的重构为升华提供动力,升华则又表达重构,并鼓励和修正视觉意象的选择和重构。发挥视觉思维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作用的三维路径也相应表现为活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觉符号,实现由"言"生"象",积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觉图式、实现由"象"生"意"、激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觉意象,实现由"意"生"行"。  相似文献   
858.
陈海龙  王猛 《民族学刊》2022,13(8):88-99, 162
“文本”和“表述”作为文学人类学理论创新的“元话语”,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文学人类学的理论演进脉络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进一步寻求理论创新必须认真总结的概念前提。在此基础上,把实践理论引入文学研究,使文学研究进入文学实践研究的领域,首先意味着一种现代性自我指涉的纯文学观及其封闭性被打破。文学实践研究就是要把一个抽象的文学概念还原为生动具体的实践行为,在具体而微的实践场域中分析文学被制作、被经验、被传递乃至被定义、被改写的具体情形,归根结底,就是要对文学的实践性和实践的文学性作出把握。  相似文献   
859.
以面向未来的教育方向为背景,对老旧幼儿园视觉形象提出优化设计策略,使其符合未来教育智慧、开放、融合的发展需求。运用实地调研法、比较分析法和实证法等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全方位的资料搜集,分析老旧幼儿园标志图形设计、环境设置、空间布局、色彩氛围、导视设计等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通过与现代幼儿园视觉形象对比及分析,提出老旧幼儿园视觉形象优化设计需要遵循智能与人文统一、美化与育人统一、局部与整体统一、趣味与规范统一四大原则。在未来教育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将老旧幼儿园视觉形象的建设与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相结合,保证老旧幼儿园视觉形象优化设计能够满足幼儿学习生活需要和未来智慧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860.
朱靖江 《民族学刊》2022,13(3):92-100, 148
中国民族志电影自20世纪中叶出现之后,长期处于电影学与人类学的边缘地带,较少得到学界的关注,特别是在80年代,由于从业人数较少,且多为人类学民族学内部的学术性创作,其成果更鲜为人知。然而,若回溯中国民族志电影发展史,两代学者与电影工作者怀着抢救、记录中国各民族文化的热诚,在80年代默默无闻地坚守他们的学术使命,使这一电影传统延续至今,留存了一批珍贵的少数民族影像史料,其新旧观念的交替、创作方法的变革、转型作品的问世、学术理论的建构以及国际交流的开始等,都发生在这一时期。也正是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影视人类学”概念从海外学界的传入,中国民族志电影开始得到人类学理论方法的庇护与引领,这也预示着一个更有学术前景的新时代即将到来。因此,对于中国民族志电影而言,1980年代是承前启后、化育新生的关键时刻,值得当代影视人类学界重新审视与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