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55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21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1387篇
社会学   44篇
统计学   1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Prior research on computer-mediated discussions examined their effects on knowledge acquisition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role of the discussion representation.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 and compare the effect of semantic network discussion representations on knowledge acquisition to that of the threaded representations featured in most traditional discussion forums. Furthermore, we identify, define and operationalize a new, i.e., conceptual facilitation (validation of the conceptual organization of the discussion), assessing its role in knowledge acquisition at different levels of restrictiveness. The empirical results of a field experiment indicate that semantic network discussion representations enable the acquisition of more complex and better-integrated knowledge structures than threaded discussion representations. Conceptual facilitation forms entailing different levels of restrictiveness are also found to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As the level of conceptual facilitation restrictiveness decreases, knowledge acquisition improves. Our findings empirically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accounting for discussion representation as a contingency factor in explaining group discussion processes and outcomes. To practitioners, our study provides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e advantages of semantic networks over threaded representations as an alternative mode for computer-mediated discussion representations. We also suggest guidelines for the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conceptual facilitation for discussion forums intended for knowledge acquisition.  相似文献   
932.
近年来中国房价的快速上涨与下跌和相对稳定的CPI不配比问题,引起国人对CPI指标的质疑,已影响到政府统计公信力。运用中国2010年CPI的月度数据与各月CPI分类数据,在借鉴美国使用成本法和澳大利亚获取法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中国CPI在住房消费方面的两种核算方法。通过对两种方法核算的CPI数据比较发现,澳大利亚获取法核算符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能更真实反映中国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水平。鉴于中国房价对CPI的显著影响,中国应该采用获取法核算CPI,将房价直接计入CPI核算中,进而提高CPI指标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933.
企业兼并收购历程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企业并购潮风起云涌、规模空前,企业并购的总规模更是惊人地增长,我国企业间的并购也正成为中国经济中一个越来越突出的亮点。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企业并购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政府行政干预较大;企业并购动机还停留在行政和经济思维上;非上市公司收购上市公司主要是购买上市公司的壳资源等。我国企业要直接参与国际跨国公司的竞争,必须解决好并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进行强有力的并购,实现企业间的强强联合,使资本经营与实业经营两个轮子共同前进。为此,必须有积极的应对思路,如:国有股流通、鼓励强制性收购、鼓励战略性收购、完善收购方式、加强法制建设、鼓励国际并购等。  相似文献   
934.
客方言并非完全来源于古北方汉语,客方言的形成是北方移民语言与华南土著居民语言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客家方言音韵极接近唐五代至宋初时的中原地区语言,但词汇则受南方土著语言影响深刻。客家与畲族关系极其密切,其共同来源具有多元性。  相似文献   
935.
本文评述了有关第二语言形式的习得顺序、第二语言学习者对普遍语法是否可及、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和第二语言学习者是否能达到本族语水平等问题研究的新进展。其趋势是,重视对语言习得的认知解释,关注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的共性。  相似文献   
936.
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企业合并带给市场的最大危害莫过于垄断问题.对企业合并的控制程序成为反垄断法的重要任务.通过比较美国和德国反垄断法规制企业合并的控制程序,也许可以从中找到完善我国反垄断法规制企业合并的程序方面的思路.  相似文献   
937.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成教学生在四种英语课堂活动中的焦虑水平以及性别、个性、语言水平和努力程度等因素对其语言焦虑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数受试在所有课堂活动中焦虑水平偏高,在非形式教学活动中焦虑程度最高.其中语言水平造成了最多的焦虑水平显著差弄,个性差别引起交际类非形式教学活动的显著差异.性别和努力程度未带来任何显著差异.这些研究结果有与以往研究结论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38.
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没有词汇便没有语言本身.词汇习得研究已成为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用教学中的语料论述了词汇学习的重要性和词汇教学中哪些策略有助于学生外语语言掌握, 有利于语言实用交际能力的培养,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93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上市公司主动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为研究这种"披露"行为能否获取经济效益,以2012-2014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以长期并购绩效为结果视角,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倾向得分匹配等模型检验收购方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对长期并购绩效的主效应;同时还将样本分别按照垄断程度、组织冗余等进行分组,进一步考察不同子样本的主效应作用强度。结果发现:收购方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对长期并购绩效具有积极影响;在披露效应强度方面低垄断组比高垄断组更明显、低冗余组比高冗余组更明显。  相似文献   
940.
词汇演变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汇演变发展是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的综合运动。外部原因来自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和心理世界。内部原因主要是维护词汇系统平衡和稳定的张力。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